在康复训练的后期,所有没有达到角度的骨折处,是不是都需要使劲掰?比如前臂骨折愈合后进行康复训练没有达到角度,按压会不会压坏?
陈华大夫:这个取决于我们手术固定的牢固程度。如果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选择的内固定非常结实,这时候可以去掰去压,但是如果固定得不牢固,就不能够掰,不能够压。为什么?手术的目的是为了给骨折端提供一个坚强的、稳定的环境,但是如果没有提供足够稳定的强度,还用力掰、用力压反而造成骨折端再移位,严重的可造成钢板的再断裂,螺钉的松动,导致手术的失败。任何锻炼都一样,一定要有一个度,过犹不及。
您刚刚提到内固定的材料问题,比如钢板,这么坚硬怎么还会断呢?
陈华大夫:再结实的物体也有它的疲劳度。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没有老虎钳,想把钢丝折断的方法就是反复的折弯钢丝,反复折弯过程中钢丝就热了,然后就会断掉,这就是金属的疲劳度。
既然内固定的钢板会断裂,病人还需要用这个吗?可不可以换更好的?
陈华大夫:其实钢板固定对骨折来说,只是为了提供一个辅助的固定方式。随着骨折的愈合,钢板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等到完全愈合以后,钢板就没有作用了。
但是如果骨折没有愈合,这时候病人还在每天进行活动,钢板可能就会断掉,或在其它相对比较疲劳的地方断裂,比如螺钉的位置。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不锈钢的钢板断掉的情况。
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能下地了就等于是能负重了,这样理解正确吗?
陈华大夫:这个肯定是不对的。我们把病人的负重分成四个程度:第一个是完全不负重;第二个是可忍受的疼痛范围之内负重,这时候的重量大概是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可以如蜻蜓点水般的脚尖点地;第三种是部分负重,大概30公斤—60公斤;还有一种是完全负重。
所以,当病人可以下地时,其实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负重,第二种是部分负重,还有就是可忍受的疼痛范围之内的负重,可以想象这三种程度,负重是完全不一样的。怎么样判断负重的大小?在家里备一个磅秤,把脚踩到磅秤上,磅秤上显示的公斤数就是我们负重的重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