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危害:PM2.5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透过血管壁进入循环系统,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个概念我们以前不知道,有人说PM2.5是骆家辉带入中国的,我觉得有道理,我想多数人了解这个概念是从两年前美国领事馆公布PM2.5数据开始的。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所发表数据显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导致人类肿瘤的重要物质,并且将之列为一类致癌物质。据推算2010年全球有超过22万人死于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肺癌。一般认为,从接触致癌物质到癌症发生有10-15年的潜伏期,也就是说这一数据反映的差不多是1995-2000年的大气污染状况。更糟糕的是空气污染致癌并不仅仅针对肺癌,有证据表明对膀胱癌和其他肿瘤都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不仅限于肿瘤,其最直接和迅速的作用是针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八十万人死于因空气污染所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炎、哮喘和心脑血管疾病。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类的危害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推测:可行颗粒物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一定阶段产生的,自然界中并不大量存在这一类物质,人类机体不可能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化出防御系统,与之不同,紫外线虽然危害也很大,但在生命的进化进化过程中紫外线一直存在,生命体有机会进化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实际上象大肠杆菌这样的低等生物都具有强大的防紫外线的DNA修复系统。因此我推测人类对PM2.5是没有防御能力的,这样的污染状况的持续对人类健康将会是灾难性的。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可堵塞肺泡,使肺功能加重负荷运行,减少肺的寿命。PM0.3可穿过肺部气血屏障,直接进入血液,因人体最小的细胞血小板直径约2.5微米。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PM0.3,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3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0.3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PM0.3飘散范围可超过1000公里,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颗粒来源
PM0.3的主要来源:90%以上是电厂、工厂、汽车排放的废气,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0.3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是肺癌、肝癌、淋巴癌的一种根源;还有一些就是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它也是甲流、禽流感的主要根源;室内主要是来自装修、家具的油漆和胶粘剂等,它释放甲醛、苯,这些是白血病、鼻癌、结肠癌、脑瘤的一种根源,包括胎儿畸形。
有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高速增长,已经是致死率第一的男性恶性肿瘤,在女性中也位居前列。从1975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男性肺癌发病率增长了120.9%,女性增长了90.4%;2005年,估计我国的男性肺癌患者达28.5万,女性达14.3万。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
为什么肺癌病人越来越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肺癌是一种人造肿瘤。肺癌高发,主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在古代,汉代就发现了食管癌,古埃及就发现了乳腺癌,但肺癌几乎是不存在的,直到16世纪才有记载。20世纪后,它的发病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从10名以外攀升到世界第一。而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要原因就是吸烟。有统计表明,10个死于肺癌患者中,有9个是烟民。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15岁以上烟民占人群总数的35.8%,总人数占全球的1/3。这直接导致了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虽然在北京等大城市,男性烟民数量已开始下降,但由于肺癌发病周期较长,发病率仍将持续增长。
其次是生活方式。比如在云南宣威的高寒山区,由于居民采用有烟煤取暖,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当地人、尤其是家庭妇女的肺癌发病率惊人。此外,做饭时产生的大量油烟等,都有可能导致肺癌发病几率上升。而肺部疾病,以及免疫力、遗传等内在因素,也都是诱发肺癌的直接诱因。
最后是环境污染。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肺癌发病规律是:工业发达、污染重的地区高于工业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和工业、汽车等排放的废气有很大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