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神经行为疾病,它有一系列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对一些患者来说,可以减轻症状的药物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当然,因为药物有副作用,药物治疗并不总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临床专业工作者需要仔细评估利弊。
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患者的抽动需不需要治疗?
2、何时开始治疗?
3、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选择何种药物?
4、选择多大剂量?
5、加量或减量的频率?
6、何时停药?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实际上很复杂,而且经常需要调整。抽动症状多样,常常合并多动,强迫和抑郁。抽动本身也会“好好坏坏”。目前研究支持CBIT和药物治疗都可以改善抽动症状。这次先谈药物治疗,因为国内临床工作者较少有机会接受CBIT训练。
药物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
药物并非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的潜在病因,目标主要是控制症状。在治疗时,医生得确定哪些症状最影响生活,当孩子和家长认识不一时,需要详细讨论。
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低剂量起始,加量慢原则。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发现药物副反应,比较容易鉴别治疗作用和疾病本身的波动。不主张突然停药,如果不得不,需要咨询医生。SSRI类药物突然停药时会有反弹作用。
治疗抽动有很多类型的药物,但是没有一种药是万能的。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可乐定等等,这些药物都被证实有效。治疗多动的药物是否会恶化抽动症状,或者是否对抽动有效还需要更多研究结果。
在临床上两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抽动症的治疗:一类是a2肾上腺素拮抗剂(如可乐定,瓜夫因),第二类是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药物,它主要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哌米清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泰必利,舒必利,利培酮,奥氮平,奎的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虽然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肯定,但由于它们副反应较大,欧洲临床治疗指南及德国临床医生治疗指南均推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为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的一线药物,而氟哌啶醇及哌米清主要作为严重病人的备选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