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经后妇女好发骨质疏松症及发病率大于男性的原因:
骨质疏松是引起骨痛、骨骼变形、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钙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的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甚至断裂。骨的生长过程是由骨形成、骨吸收两个动态的方面形成的。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制造骨基质。若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使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加。更年期开始后,由于雌激素缺乏,使骨表面一些破骨细胞激活增多,骨形成与骨吸收加速,即骨转换加速,此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丢失。但一般在绝经后,特别是绝经后1-3年,随着体内雌激素量的急剧下降,骨转换进一步加速,骨丢失愈多,如果不抑制骨转换,则骨小梁逐渐变细,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男女性的骨量在4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由于体内雌激素量的急剧下降,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2、中医理论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虚证”的范畴,而其中“肾虚”是该病的基本病因。根据祖国医学“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的理论,用补肾填精补髓活血之法治疗,以达强牡筋骨的目的。中医所说的“肾”具有部分内分泌作用,特别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故补肾中药可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并增加其数量。骨质疏松的治疗应以恢复骨量、防止骨继续丢失、缓解症状为原则。中医治疗可在现代医学的性激素疗法、钙补充疗法、维生素D补充疗法等治疗的同时,通过中医药调理气血、滋补肝肾、活血通经等对机体的整合调节作用,达到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抗凋亡能力和调节性激素水平,减轻多因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达到对本病的治疗目的。中医药治疗是从人体整体角度来考虑的,既治疗又扶正,对中老年人确实有益。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腰背痛、全身骨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性激素水平、降低骨钙的丢失。同时对衰老症状也有较大改善,大大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使骨量维持相对稳定,减少其丢失。有规律的积极锻炼身体,适当负荷;避免过度吸烟、炊酒,服用过多的咖啡因,合理的营养,摄入较高的钙量,如食用牛奶、豆制品、鱼、虾、蟹。长期严格素食或低盐饮食者更应注意钙的补充。对于绝期后妇女可考虑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