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睡眠越多越有益于健康。很多人喜欢在双休日“补觉”,但往往后来会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其实睡眠的时间长短跟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密切,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质量比时间更重要,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误区二: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且工作生活正常,就基本提示具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代谢并积存,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长期饮酒助眠反而会导致失眠。
误区四:睡眠能储存和预支。如果说预支的是超长时间的清醒,那么就等于透支生命。过后的睡眠补偿只能缓解过后的疲劳,而对于提前透支的精神和体力,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身体的损害,是不能偿还的。
误区五:睡眠障碍不是疾病。有10%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以消除或好转的,但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
误区六:需要长时间午睡。午睡对于睡眠不足的人群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但午睡并非人人适合,体重超标20%,血压过低,循环系统患有严重障碍病的人,往往会由于午睡引起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中风。
误区七:安眠药不能吃。安眠药物可以迅速改善睡眠状况,加快入睡、延长睡眠时间或加深睡眠深度,在失眠不能通过自然调整恢复或失眠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是必须和安全的。自我猜测或道听途说助眠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拒绝服药只会使病情进展和加重。
误区八:体育锻炼对失眠只有好处。体育锻炼能作为失眠患者的辅助治疗,但是请不要在夜间或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因大脑兴奋性增高而导致失眠的情况会大大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