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eczema)是儿童常见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皮疹形态多样,病程常迁延、反复发作。
一、病因:与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多种内外因素有关。
(一)内在因素:
1、感染病灶:扁桃体炎、龋齿、寄生虫病
2、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
3、精神状态
(二)外部因素:
1、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鱼、虾
2、吸入性变应原:动物皮毛、真菌、花粉、粉尘
3、物理因素:日光、冷热、局部刺激、过度刺激
二、临床表现:
急性期: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和渗液。
亚急性期:以鳞屑、结痂为主,间有少量丘疹、水疱、小片糜烂。
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儿童湿疹以急性、亚急性湿疹多见。
三、婴幼儿湿疹:异位性皮炎临床表现的三个阶段:
1、婴儿期:即婴儿湿疹。
(1)渗出型:多见于较胖的婴儿,常于生后2周-3个月发病。好发部位:面、额、头皮。皮疹形态:红斑、密集分布针尖大小的丘疹、水疱,表面有糜烂、渗液或结痂。
(2)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体质较瘦弱的婴儿。皮疹分布广泛:面部、躯干部、四肢。皮疹形态:淡红色斑片上密集的小丘疹,无水疱,皮肤干燥、鳞屑,无明显渗出。
(3)脂溢型:多见于1-3个月的小婴儿,可见头皮、眉间、耳后皮肤潮红,其上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结痂。
2、儿童期:可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有2-4岁直接发病者。好发部位:主要累及四肢和颜面,常局限于肘、N窝;皮疹形态:成群小丘疹,较干燥并融合成片,局部皮肤有增厚或呈苔藓样变。
3、青年及成年期:发生于12岁以后,皮损与儿童期皮损相似,四肢屈侧红斑、丘疹,皮肤浸润肥厚或苔藓样变。
四、治疗:
(一)去除病因:减少发病因素
(二)全身治疗:抗组胺类:抗过敏、止痒
维生素B、C,钙剂:非特异性抗过敏作用
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痒(停药后易复发;易产生依赖和不良反应,不主张使用)
γ-干扰素:严重伴IgE增高者,每周1-2次
(三)局部治疗:按皮损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急性期:仅有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出时,可选用1%炉甘石洗剂;
有糜烂、渗液时,应选用3%硼酸溶液、醋酸铝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等冷湿敷。
亚急性期:氧化锌糊剂、煤焦油糊剂、糖皮质激素类霜剂。
慢性期:糖皮质激素类霜剂和非激素类(如:煤焦油)软膏交替使用。
五、预防与护理:
1、避免诱发因素刺激:避免机械刺激(搔抓、烫洗、日光直射);减少变应原的接触;湿疹婴儿尽可能母乳喂养,哺乳期间母亲少进食牛奶、蛋类、坚果类等易致敏食物,6个月以后添加固体食物。
2、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避免过多糖和脂肪的摄入
3、少用肥皂,不用碱性大的肥皂,除用适宜婴儿的擦脸油外,不用任何化妆品
4、不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棉布为宜,衣服要宽松,不要穿盖过多
5、为避免抓破皮肤发生感染,可用软布松松包裹双手
6、头皮等部位结成的痂皮,可用消过毒的食用油湿敷,过一段时间后再轻轻擦洗
7、在湿疹发作时,不作预防接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