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膏方
膏方,是以其剂型为名,亦称膏剂、膏滋,属于中医在里丸、散、膏、丹、酒、、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是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珠玑 ,渊源悠久。
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美 滑腴为膏。《山海经》中曾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 长。
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 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膏方,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方对药材及制作过程要求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采用中医膏方,实践中医“治未病”正逐渐成为人们喜好的防病、治病手段。但是传统制膏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如程度复杂、药效流失、难以操控等,都深深制约着膏方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制膏技术已能够实现快速浓缩、保留药效、自动包装、服用剂量标准化等功能,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和制膏规模,满足更多患者需求,促进了中药膏方的发展和进步。
二、膏方的起源
膏方历史悠久,趋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是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蒌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是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清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福建及广东广泛使用。
三、膏方的特点
第一,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
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大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较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相对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二,“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 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四、膏方的作用
(1)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腑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从使他们恢复常态。
(4)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五、传统膏方的制法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1)浸泡
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物拣出另放。然后把其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2)煎煮
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然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等至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3)浓缩
过渡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出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收膏
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5)存放
待收好的膏冷却后【应该是趁热】,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中充分抹匀。还有,可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枣肉等一起煎煮时取汁,在收膏时一起放入,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度,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
六、膏方的组成
(一)按照药物的性质可分为三部分,即饮片、胶类及糖类。
饮片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中药,一般需辨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而不同。
胶类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
糖类主要为了改善口感,另外可补中缓急。
(二)按照膏方中药物的作用可分为滋补药、对症药、健脾药和辅料四部分。
滋补药有益气、补血、养阴或温阳等功能,常用的有人参、黄芪、熟地、麦冬、虫草、胎盘等,同时配合使用理气化湿、清热、祛瘀等之剂,以增强滋补的效果。
对症药是针对患者当时主要病症的药物,兼顾祛病和滋补。
膏方内的滋补药多属粘腻呆滞之品,久服多影响脾胃运化,并易闭门留寇,故一般需加用陈皮、砂仁、焦山楂、炒麦芽、白术等健脾药,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辅料主要包括调味的糖类以及收膏的胶类等。
七、膏方的保存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可以让它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膏锅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后,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现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八、传统制膏技术存在的问题
(1)传统铜锅浓缩提取有效成分,应用局限,无法满足特殊要求。
(2)传统铜锅浓缩提取的过程中,部分有效成分散失掉了,而使疗效降低,浪费资源。
(3)传统铜锅浓缩过程长达2-4小时,这种长时间(100度)沸腾蒸发浓缩的方法,如同蒸馒头水,长时间沸腾,一是水的活性降低,水会变硬;二是水长时间沸腾,会产生有害物质。
(4)人工制膏过程时间较长,需要人工不停搅拌,如果搅拌不及时,不均匀,容易糊锅和焦化。
(5)服用剂量不准确,服用一汤匙到底多少毫升也不具体。
(6)膏方以传统瓷罐、瓶装为主,必须在低温保存,携带不方便,保持期短,易霉变。
八、现代制膏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制膏技术是指使用先进的煎药机进行煎药,使用多功能浓缩机浓缩收膏,并且使用均分包装机自动包装的现代化制膏技术。现代制膏技术大大简化制膏工作,除了处方审核、调剂、浸泡和传统制膏技术相同外,其他流程均在现代化仪器的帮助下进行。
(1)煎煮
现代制膏使用密闭中药煎药机进行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密闭煎药机中,先进的密闭煎药机可实现自动两煎,所以单次煎煮1小时以上即可取出药汁,具体时间应视药材而定。
(2)浓缩
将煎煮好的药液放入浓缩机中,浓缩机密闭真空浓缩,速度可达每小时3000-8000MI,浓缩时间视药量和黏稠度而定。
(3)收膏
采用调膏机,或采用传统收膏技术。
(4)包装和凉膏
将制好的膏滋放入自动包装机中,包装机可按服用量进行10-50ml药量的均分包装。真空包装好的膏滋可自然存储,也可冷藏。
九、使用膏方的注意事项
(1)膏方并不是越贵越好;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不能小病大补。
(2)正确理解补法:进补可分为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5类。
(3)膏方加工要讲究:药材要保证质量,粗细料要分开煎,掌握火候。
(4)常规剂量服用:膏方含药量较高,不宜超剂量服用。
(5)辨证施补:膏方应一人一方,针对个人的体质和证候进行调补。
(6)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调补方法。
(7)妥善保存:膏方不含防腐剂,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
(8)注意忌口: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合理,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食物。
十、膏方应如何服用
膏方每次服用量为一汤匙(约15-20毫升),可冲服、调服、噙化。
冲服,即取适量膏方,放入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后服下。
调服,即在膏方中加入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下;如膏滋黏稠难烊化,可用开水炖烊后再服。
噙化,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在口中慢慢溶化后下咽。
十一、膏方的服用时间
膏方进补,四季皆可,但以冬季为宜,故称冬令膏方。通常从冬至即“一九”开始,“九九”结束。
服用膏方的具体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
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应空腹服;如空腹服用肠胃不适可在半空腹时服用;患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者以及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
针对心、肺等病及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在上焦较久者,宜在饭后15-30分钟内服药;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助眠的药物宜在睡前2-3小时服用。
十二、膏方服用禁忌
使用膏方时,首先要注意药物配合的“十八反”“十九畏”,此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
补膏应防止“虚不受补”、“损阳伤津”,不可一味的呆补,同时要照顾气血运行的顺畅。
十三、膏方适合哪些人群
(1)无慢性疾病,但体质差,春夏或夏秋交替季节经常感冒者,包括各个年龄段老、中、青年人和3岁以上小儿。
(2)亚健康人群。亚健康是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
(3)慢性病患者的调治。
(4)手术后,创伤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其中也包括肿瘤病人手术后、化疗后、放疗后。
(5)注重养生及有抗衰老需求的中老年人群。
(6)更年期妇女。
(7)其他:医生认为适合使用的人群。
十三、膏方不合适哪些人群
(1)孕妇及身体健康的未成年人。
(2)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活动期。
(3)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免疫能力差的病人,如糖尿病人、血液病、恶液质病人出现皮肤粘膜大面积感染时。
(4)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活动期患者。
(5)有严重精神障碍或疾病患者。
(6)其他:医生认为不适合的人群。
在服用膏滋药期间,发生各种急性感染时,需要暂时停止服用。对于仅患有鼻塞喷嚏,没有全身症状的轻微感冒,可停服也可不停服。如果重感冒,出现头痛、咽痛、咳嗽、畏冷,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必须停服,待全身症状消除后才可以继续服用。发生胃炎胃病,腹痛腹泻时,需要暂时停止服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