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同时由于全身化疗患者反应较大,介入治疗通过将导管(由大腿根部插管)插至肿瘤供血动脉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
1、影像学检查估计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
2、因内科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
3、胰腺癌伴肝脏转移。
4、控制疼痛、出血等疾病相关症状。
5、灌注化疗作为特殊形式的新辅助化疗。
6、术后预防性灌注化疗或辅助化疗。
7、梗阻性黄疸(引流术、内支架置入术)。
二、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1、将导管分别选择性置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动脉造影,若可见肿瘤供血血管,经该动脉灌注化疗。
2、若未见肿瘤供血动脉,则根据肿瘤的部位、侵及范围及供血情况确定靶血管。原则上胰头、胰颈部肿瘤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化疗;胰体尾部肿瘤多经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灌注化疗。
3、如伴有肝脏转移,需同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和栓塞治疗。
4、用药:通常采用铂类、阿霉素类、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应用。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具体决定。
三、经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的“个体化”方案。
1、伴有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可行内支架置入术。
2、伴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且引起症状的患者,可联合放射治疗。
介入治疗后3至6周进行随访,疗效判定采用国际通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治疗间隔通常为1月到1.5月,或根据患者再发疼痛时间决定重复的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