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初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由于早晚温差变化较大,人体在夏季过多地“宣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很多人的鼻粘膜、嘴唇,口腔、咽部及皮肤会显得很干燥,甚至鼻出血,嘴唇干裂出血等,即使喝水也得不到缓解,秋季干咳的患者也比较多,这些都是“秋燥”的表现。
“秋燥”是一种季节病,因为秋季空气湿度比较低,容易使人体脱水,出现干燥的症状,进而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鼻干出血、皮肤干裂、便秘等一系列“上火”的症状,同时还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如:嗜食辛辣,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烟酒过度,情绪波动过大,受凉,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另外,秋季不是进补的季节,进补不当也是引起咽干、咽痛等上火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外感燥邪而发病,多从口鼻而入,燥邪伤津、伤肺,肺气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而致鼻病或咽喉病,出现鼻腔干燥,鼻出血,咽干喉燥、干咳无痰等症,因此有慢性咽炎病史者,此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夙恙复发。
秋燥最易伤人肺阴,因此秋季要注意滋阴润肺,保津尤要。饮食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以“清润”为宜,平时要注意补水,多饮些淡茶、豆浆,多食萝卜、梨、香蕉、西红柿、荸荠、百合、藕、银耳、莲子、南瓜、黄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品;禁烟酒,忌辛辣油炸火烤食物。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中药调理全身而治本,不要盲目使用西药,因为抗生素只“消炎”不“去火” ;二是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症治疗。在我们日常饮用的水中可以用些中草药代茶饮以起到防燥去火的作用,如可以用些石斛、青果、北沙参、元参、麦冬等,如咽喉肿痛可以泡服银花、菊花等。咽炎患者还要尽量少食甜食、含片等,坚持每天晨起淡盐水漱口;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早睡早起,并注意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避免着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当然注意适当“春捂秋冬”,可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出现较严重的鼻、眼干涩难受、口干舌燥等症状,要警惕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到相关的科室进一步诊断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