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核抗体
1、抗核抗体(ANAs)
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核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广义的为抗核酸和核蛋白,即DNA,RNA及其与其结合的蛋白。
免疫荧光法一般使用Hepo-2细胞,
临床意义:
均质型(Homogeneous):与抗组蛋白抗体和抗DNA有关。任何类型的抗体,如果滴度很高,也可以表现为均质型
核膜型(周边型Membran):与此型对应的为抗双链DNA抗体,多见于狼疮肾病的患者
斑点型(Speckl):与抗ENA有关
核仁型(Nucleolar):此类与核内的核糖体抗体相关,多见于SLE患者
着丝点型(Centromere):主要与雷诺现象和SSc有相关性,曾认为与CREST有较高的特异性。
ANA主要是风湿性疾病的筛选试验,ANA>1:80才有临床意义。ANA抗体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可无平行关系。低滴度的ANA可以在感染,肿瘤与正常人中出现。
2、抗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于诊断SLE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且与SLE的活动性相平行。已经证明该抗体与DNA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或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而造成SLE病人的肾损害。
3、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出现,其中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到90%以上,抗组蛋白抗体的滴度在服用异烟肼和SLE患者中最高。
SLE中以IgG型抗组蛋白抗体为主,而长期服用异烟肼及RA病人主要以IgM型为主。
另外还可以引起药物性狼疮的有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另外还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药物。
4、抗ENA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抗原抗体反应包括: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抗体反应属于沉淀反应。
ENA可提取性核抗原,该抗原可溶于盐水,属于酸性核蛋白。主要成分包括:U1RNP,Sm,SSA,SSB,Scl―70, Jo―1,rRNP等。目前一般采用免疫双扩散法(ID)和免疫印迹法(IBT),但是ID更为可靠。
(1)抗nRNP(nuclear RNP 抗体):抗原为含有尿嘧啶的核糖核蛋白,主要在核内。应用较多的是U1RNP抗体,其在MCTD中几乎为阳性,且滴度很高(1:64以上)。并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硬化。另外在狼疮与硬皮病中也可见。
(2)抗Sm抗体(核内小富含尿嘧啶的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的分子量为29,28,13.5kD,对于SLE的诊断高度特异,为SLE的标记性抗体,一般与病情活动无相关性。
PS:RNP主要为U1,而Sm包括U1,U2,U4,U6。所以有RNP不一定有抗Sm抗体,而有Sm抗体必有RNP。60%的抗U1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故仅28/29kD阳性,并非表明抗Sm阳性。
(3)抗SSA/Ro抗体:抗原主要在胞质中存在,分子量有52KD和60KD。52KD的多肽条带与SS相关,而60KD的多肽条带更多见于SLE患者。SSA的出现可能与口干,眼干,亚急性皮肤型狼疮(其他抗体可以为阴性,皮肤病变严重,内脏病变较轻),先天性传导阻滞相关。
(4)抗SSB/La抗体(又称Ha抗体):与SS相关,在SS的诊断中较抗SSA抗体更为特异。
抗SSA阳性与抗SSB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狼疮(主要为皮肤,血小板的表现)及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为三度),且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症状相关。
(5)抗rRNP抗体:(抗原为存在于胞质内的一种磷酸蛋白)常在SLE活动期存在,且与中枢神经症状(狼脑,消化系统受累有关),与抗dsDNA不同,抗rRNP抗体不会随着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以持续1~2年后才转阴。
(6)抗Scl―70 抗体:(抗原为DNA拓扑异构酶)此抗体对SSc的诊断高度特异,阳性的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危险性大。
(7)抗Jo―1 抗体:(抗原为抗组酰胺tRNA 合成酶)目前被认为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标记性抗体。
抗Jo―1 抗体综合症: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发热。
(8)抗PCNA抗体:抗增值细胞核抗体。双扩散法在SLE中患者的阳性率为3%~5%。
(9)抗Ku抗体:多见于PM与SSc,也可以在MCTD,SLE中见到
(10)抗PM―Scl抗体:主要出现在PM/DM与SSc相重叠的患者中,PM/DM与SSc重叠且伴有肾炎的患者阳性率高达87%。
5、抗着丝点抗体(ACA)
抗原为染色体粒区的17kD,80kD,和140kD的蛋白。
80%的Crest综合症(calcinosis cutis, Raynaud's phenomenon, esophageal dysmotility, sclerodactyly, and telangiectasia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有此抗体。
ACA与SS的肝脏损害有关。
6、抗核仁抗体:与SSc有关
7、抗DNP抗体(抗核小体抗体):
一种抗DNA的一组蛋白复合物的抗体,可以作为狼疮细胞(LE)检测的替代方法。
SLE的筛选试验。在SLE的活动期阳性率为80~90%,非活动期为20%。
二、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抗体,包括: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L),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C),
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胺醇,抗磷脂酰甘油,抗磷脂酸和抗β2―GP1。
常见疾病:
SLE,习惯性流产,神经系统疾病,急慢性白血病,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
与这些疾病的凝血系统改变,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等密切相关。
磷脂基因中具有抗原性:心磷脂、磷脂碱、酰丝氨酸、酰肌醇脂和酰乙醇脂等。
2-GP1(载脂蛋白)与磷脂结合,使其暴露中被识别的表位,而呈现磷脂抗体特性。β2-GP1是必需的辅助因子
1、抗心磷脂抗体――ACL
ACL是一组特性不同的非均一性抗体,主要有IgG,IgM,IgA3种类型
分为两类:一类是非β2-GP1依赖型抗体,多见于感染性疾病;
一类是β2-GP1依赖型抗体,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水平的IgG型:APS的特异性诊断
SLE中阳性率20~50%:IgG和IgM型
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IgG型
溶血性贫血和中性粒减少:IgM型
SS:IgA型出现率高
IgA:与习惯性流产和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
2、狼疮抗凝物――LAC
LAC是一种能延长凝血时间的抗体,抗体可以是IgG和IgM型或者两者共存。
LAC在狼疮患者中阳性率最高,
可见于:ITP,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链霉菌感染,恶性肿瘤,肝炎及服用酚噻嗪类药物
3、抗β2-GP1抗体:
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
ANCA代表一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的抗体谱,抗原成分包括:
人类中性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丝氨酸氧化酶,人白蛋白弹性蛋白酶(HLE),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G),β葡萄糖醛酸酶,溶菌酶等。
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分布把ANCA分成胞质型ANCA(C-ANCA――主要抗原成分为PR-3)和核周型(P-ANCA――主要抗原成分为MPO),第三种为非典型的ANCA(X-ANCA)
1、C-ANCA――WG的特异性为95%
与C-ANCA相关的包括:Wegener肉芽肿(WG),另外在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中也可以被检测到。
2、P-ANCA
与P-ANCA主要与MPA,NCGN,Churg-Slrauss Syndrome相关。MPO-ANCA还可以见于其他一些疾病,比如PAN,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抗GBM病),WG,SLE,RA,药物性狼疮和Felty综合征等。
另外,8% 的SLE药物性狼疮和较高比例的药物性狼疮有抗MPO阳性。
四、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 为抗变性IgG分子的Fc片段的自身抗体,可以分为IgM-RF,IgG-RF,IgA-RF,IgE-RF。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
IgM-RF与RA的皮下结节、血管炎、下肢溃疡、多发性单神经病变有关,并与HLA-DR4、HLA-DR1高度相关。
IgG-RF与RA的关节外症状及RA的活动有关
IgA-RF与RA继发IgA肾病和干燥综合征有关
IgE-RF与合并血管炎的RA相关。
临床意义:
1、RF在RA中的阳性率约为80%,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准
2、可见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SS(50%),SLE(30%),硬皮病(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3、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血吸虫病
4、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
RA的特异性因子
1、APF(antiperinuclear factor)抗核周因子,靶抗原位于人颊粘膜细胞的核周颗粒中。阳性与病情相关,往往提示预后欠佳。
2、AKA(antikeratin antibody)抗角蛋白抗体。与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
3、抗Sa抗体:阳性组晨僵,关节受累明显重于阴性组
4、抗RA33/36抗体:敏感性 35.8%、特异性 99.6%
5、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