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肢体肌肉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
康复医学科对于肉毒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疾病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治疗方面,如脊髓损伤、脑外伤和脑瘫患者的下肢伸直型痉挛、内收肌痉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屈曲痉挛,下肢内翻足畸形等,严重的痉挛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肉毒素机理是肉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我科自2005年在神经内科胡兴越主任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肢体肌肉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工作,积累了上百例的临床注射经验,2012年还参与修订《中国成人肢体痉挛肉毒素注射指南》工作,是浙江省内康复医学科中开展该项目技术水平最高、注射例数最多的科室,在全国也处于前列。
适应症:因脑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等疾病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
2、临床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sEMG是一种简单、无创、容易被受试者接受的肌电活动,可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EMG信号,并有助于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不仅可在静止状态测定肌肉活动,而且可在各种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诊断评价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因而在临床医学的神经肌肉疾病诊断、高等院校人机工效学领域的肌肉工作的工效学分析,在运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疲劳判定、运动技术合理性分析、肌纤维类型和无氧阈值的无损伤性预测,医院康复领域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肉功能评价等高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康复医学科自2009年开展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项诊断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慢性腰肌劳损、颈椎病、脑中风、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脑瘫等。
3、下腰痛的腰部多裂肌超声诊断技术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是指一组以腰部、腰骶和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尽管其致病原因很多,病理机制也异常复杂,但是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发现,各种原因的慢性腰痛均在很大程度上与维持腰椎稳定的腰部多裂肌功能状态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而腰部多裂肌是属于脊柱深层的肌肉,在腰部比较发达,对腰椎椎体间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因此,多裂肌的功能失调、控制能力异常及萎缩等功能紊乱,通过影响腰椎的稳定性,进而引起腰部疼痛。康复医学科联合超声诊断科自2013年起开展对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裂肌临床超声检查,是浙江省内唯一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目前通过数十例的临床观察已经发现90%以上的慢性腰痛患者伴有多裂肌的萎缩现象,进一步的提示单纯的口服药物难以恢复已经受损和萎缩的腰部多裂肌功能,因此腰背部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是非手术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关键,该项诊断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慢性腰肌劳损等。
4、临床疾病步态分析诊断技术
行走是人体日常生活中重复最多的一种整体性运动,步态分析就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行走能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步态分析,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康复医学科自2009年起开展临床步态分析,采用国内先进的三维步态分析设备进行临床步态分析以指导康复训练。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开展该项诊断技术的康复医学科,该项技术开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适应症: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脑中风患者、脑外伤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小儿脑瘫患者、下肢骨科术后患者等。
5、临床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制作技术
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功能矫正鞋垫)其原理是纠正足部异常受力,弥补由于足结构异常导致的足部异常使劲,防止足部损伤、防止膝盖、胯骨、脊柱等进一步损伤。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功能矫正鞋垫)最常用为预制半成品,其功能为生理正常需要,患者由于病情不同,可以在此半成品基础上修改再次成型来适合每个患者。多数足部疾病支具治疗效果非常好,甚至立竿见影。康复医学科开展的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制作技术,是目前浙江省内唯一开展该项技术的康复医学科。
适应症:足底筋膜炎、趾外翻、趾活动受限、腱炎、翻扭伤、侧疼痛、足外翻畸形、腓骨间综合症、籽骨炎、童足跟痛-跟骨骨突炎、骨结节骨骺炎、腰背痛、肩痛、下肢不等长、侧膝关节痛、神经系统疾病步态康复等
6、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瘫痪肌肉的康复训练中。康复医学科自2009年起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技术,采用国内先进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运用到脑中风康复、腰痛患者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适应症:脑中风肢体瘫痪、腰痛康复、颈椎病康复、遗尿症、大便失禁、焦虑症、精神紧张有关的一些身心疾病、紧张性头痛、高血压等
7、心肺手术后康复诊疗技术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康复评估、运动训练、生活指导、定期监测和接受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疾病急性期,心脏康复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的新方法;在疾病稳定期,心脏康复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因此心脏康复贯穿于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整个过程。以康复科运动训练为主的心血管康复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心肌梗死患者再梗的发生率。研究认为,1-3个月的短期运动康复就可以产生效果,而且这种运动训练对于患者心理的改善,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康复医学科配合医院心脏中心开展心肺康复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国内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内唯一开展心胸外科术后康复治疗的科室,该项康复诊疗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适应症:冠脉血运重建术如冠脉成型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如心脏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室壁瘤切除术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COPD等。
8、帕金森病康复治疗技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帕金森运动治疗法就是帕金森的治疗方法之一,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的康复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基本动作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增加肌力的训练、姿势训练、步行步态训练、面部动作训练及言语功能训练、呼吸肌训练等。2012年康复医学科采用美国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经验联合神经内外科开展了对帕金森病开展门诊康复训练,是浙江省唯一开展此项康复治疗的康复医学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残疾的产生。
适应症:帕金森病患者。
9、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技术
目前国内常规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数采用门诊牵引和理疗技术,忽视了患者躯干肌群和颈部肌群的康复训练,有文献显示90%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不需要手术治疗,并且这类患者存在着颈部和躯干肌肉的肌力下降问题,从我们的多年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多裂肌存在着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下降情况,因此从2010年康复科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康复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患者在康复科门诊只要进行2-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采取了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均有明显的效果。减少了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和延缓了患者疾病恶化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适应症:颈椎病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0、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治疗技术
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称为脊凸畸形。脊柱侧凸畸形特指在冠状位偏离。从外形上,侧弯可以产生背部隆起畸形,产生“剃刀背”畸形,有的甚至产生“漏斗胸”或“鸡胸”畸形,同时合并这种背部畸形,可以伴随双侧肩关节不平衡或者骨盆不平衡,以及双下肢不等长,可以引起患者明显局部畸形,身高减少,胸腔和腹腔容量的减少,甚至造成神经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的损害等。脊柱侧凸畸形特指在冠状位偏离。康复医学科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技术(矫正支具、电刺激、矫正体操等)为无手术指征的青少年(成人)脊柱侧弯患者提供保守治疗服务。
适应症:脊柱侧弯患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