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骨骼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骨骼分为两种:一种是密质骨(或称皮质骨),由高密度、坚硬的骨皮质形成的管状结构,当中形成中空的骨髓腔,如同一根钢管,比如大腿骨;另一种是松质骨(或称小梁骨),由细小的骨小梁搭建而成,呈蜂窝状结构,类似于轻质砖,比如脊椎骨、股骨头等。这样的结构使得骨骼即轻巧又结实。而发生骨质疏松症时,松质骨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骨小梁变得纤细疏松,骨骼的密度降低,强度下降。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专业定义是:骨量低下、骨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发生后,骨骼变得不再结实,像脊椎骨这样长期承重而又不是特别坚硬的骨骼,在持续的压力下可能被慢慢压扁,以致出现弯腰驼背、身高变矮(身高可以平均缩短3~6厘米),严重时可出现“压缩性骨折”,出现腰背部的慢性疼痛,还会因为胸廓变形,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在不慎发生磕碰或摔倒时,着力部位如桡骨(手腕处)、髋骨、股骨头等,非常容易断裂发生骨折,这些都是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和危害。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更多的时间在老年期度过,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常见,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40%~50%,大约有8千万患者,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并且由此带来骨折、卧床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症虽然有众多症状和危害,但是发病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悄无声息,不被注意。我们先看看骨骼的构成。
骨骼由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无机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酸盐)构成,有机物就像房屋的钢筋,提供了骨骼的柔韧度,无机矿物质就像混凝土,提供了骨骼的硬度,如此组合,骨骼既有硬度又有韧性。
为什么会出现骨质疏松
我们从胚胎时期就开始建造全身骨骼这所房子,约在30岁左右完全建好,也就是骨骼最健壮结实的时候,医学上叫做骨量达到高峰,随后骨量开始逐渐丢失,就像房子慢慢变旧,钢筋水泥逐渐脱落老化,这座房子变得不再结实。当机体开始衰老,或使用某些药物时,一方面可能会使胶原蛋白质的分解大于合成,使得骨骼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骨骼韧性下降;另一方面,骨骼中的无机矿物质,主要是钙质开始流失,使得骨骼的硬度也开始下降。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流失,称为骨量流失,使得骨骼不再像年轻人的那样结实。
以上是最常见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原因。此外,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会导致骨质疏松,被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另外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在年轻人也可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