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的长期预后
- 发布于 2009-02-21 20:59 来源:江荣医生
先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目前涉及的病种除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等简单先心病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与心外科密切相关复杂先心病的一种镶嵌治疗。这种治疗的优点在于不受小儿年龄限制,导管操作更简捷,装置输送方便,支架可以手工改良,同时可治疗伴发畸形等。但介入治疗伴随而来的除上述的优点外,也可能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主要表现为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浓度的升高。目前国内有关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引发炎症反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介入治疗引发心肌损伤的研究也不多见,部分研究证实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心肌钙蛋白(cTnI)在介入前后会发生可逆性的变化,但并未就不同病种间在不同的操作时间下,不同时段上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观察标志物变化所设置的最长时段仅为术后3天,而实际上,仍有部分患儿的标志物升高可延续到术后一周,甚至更长。因此已有的研究很难揭示介入治疗引发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全貌。这种不足可能会误导临床介入医师只意识到介入治疗的各种优势和长处,而忽略了对围手术期可能触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的重视,以致数年、数十年后将有一定比例的因介入引发各种心肌病的患者出现。这也正是目前小儿先心病介入领域里众所周知的担忧。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介入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否一定都是短暂和可逆的?哪些因素和变量在特定的条件下会促使短暂和可逆的变化演变成长期和不可逆的病变,导致介入患儿出现严重的远期心脏并发症,从而客观地评价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特点和作用。为更理性地开展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