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婴幼儿患乳房早发育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社会对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关注度并不如年长儿高,原因之一为既往观点认为2岁以下婴幼儿患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一个良性自限性过程,又称为婴幼儿时期的“微小青春期”,不需治疗可自行消退。然而,近年来文献报道发现并非都是如此,并且我科通过对2岁以内乳房早发育患儿临床随诊也发现:有部分患儿的乳房增大可持续不退或有反复,并最后进展成中枢性性早熟。除营养条件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外,还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而2010年奶粉事件,使我们更加重视环境因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广泛存在。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被认为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拟雌激素活性,能够造成机体内分泌、生殖功能的改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其更为敏感。
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常见的塑料增塑剂,被人们广泛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物品中,增塑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迁移一直是学者们所担心的问题,且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已被美国环保局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婴幼儿接触这两种物质的途径可能有食物、母亲的乳汁、玩具、生活用具等。有学者研究幼儿书籍,发现其中含有双酚A成分,年幼的孩子可能通过咀嚼书本使双酚A浸出到唾液中而被采食。国外学者检测本地部分市售婴儿配方奶粉罐头中含有双酚A,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7个中有2个检测出BPA。国内学者发现用PC制的婴儿奶瓶均有双酚A溶出,使用PC制奶瓶的婴儿尿液中均检出双酚A,双酚A的浓度且随月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目前国内尚缺乏婴幼儿乳房发育与EDCs的相关性研究。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课题组通过检测0~2岁乳房早发育女童血清中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正常婴幼儿进行对比,初步探讨EDCs与婴幼儿乳房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乳房早发育组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城市患儿高于农村患儿。初步证实内分泌干扰物与0~2岁女童乳房早发育有关,为尽早干预婴幼儿性早熟提供理论依据。
专家建议婴幼儿尽量不用塑料奶瓶、少接触塑料制品、玩具等,母亲不要用含有激素类物资的护肤品、化妆品、沐浴露、洗发乳,减少宝宝面对电脑及电视机的时间,均衡营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