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婴儿喂哺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每个宝宝都会发生吐奶的现象。但是对于菜鸟妈妈来说,要冷静度过宝宝的吐奶期,还是需要准备一定的知识才能应付得游刃有余。
弄清吐奶这回事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是由消化道及其他有关的一些脏器、器官借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来完成的,在此反射弧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兴奋冲动增加或增强时,就会产生呕吐,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
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相连接的叫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接的叫幽门,即胃的出口。
引起婴儿吐奶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所致;二是病理性,即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局部症状。
婴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食物容易淤积。婴儿,尤其一、两个月的宝宝胃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使得食物容易返回到贲门处,而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返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婴儿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及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也较差。
由于上述解剖、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上环境温度、营养摄取、代谢、排泄等的变化,使得婴儿容易发生呕吐。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此种呕吐,呕吐物多为奶汁、未开始喂养时多为清亮的胃液,绝不会呕吐血性或黄绿色等液体,量也不会太多。总的来说,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且除间歇地吐奶外,宝宝吃奶、睡眠、玩耍、体重增长等都良好,不伴有其他异常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内科和外科疾病也可以引起呕吐,虽然较少见,但妈妈们绝对不容忽视。这类原因引起的呕吐,呕吐物可为奶汁、血性液体、黄绿色或粪渣样物,呕吐时量常较多、且持续呕吐,有时象高压水枪似的可以喷出很远即喷射性呕吐,有的疾病还会伴有腹胀、便秘、吸吮和吞咽奶汁困难、大便带血、咳嗽,甚至出现抽搐、发热、反应差等表现,可见于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败血症、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如遇到这些情况下的呕吐,就得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呕吐病因,积极治疗。
吐奶时呕吐物易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遇到宝宝吐奶,一定要重视,如果妈妈们不能区分是否为病理因素所致,可以带宝宝到专科医院找医生看看。
吐奶与溢奶的区别
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原因不同,表现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溢奶是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兴奋反射过程,不属于真正的呕吐。是婴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大多数于喂奶后即有1-2口奶汁无压力地、非喷射性地返流入口腔及口角边;少数在喂奶后稍久因改变体位而引起溢奶,可有乳凝块。溢奶的原因与食管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有关。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溢奶逐渐减少,于生后6-8个月内消失。
平常所说的吐奶多指在婴儿生理解剖的特点上,加之喂养不当所致。主要有:让宝宝平卧吃奶较抱起更易发生吐奶;喂奶次数过于频繁,宝宝的胃时刻处于一种饱的状态,一吃奶就容易吐;喂奶量过多,超过宝宝胃容量的承受度;奶粉品牌多变,宝宝的胃肠难以适应而发生吐奶;配奶时浓度不合适;奶嘴开孔过大,奶汁短时间急速进入胃内导致急性胃扩张,必定会吐;奶嘴开孔过小,则宝宝因饥饿又得不到满足,拼命哭,且需要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很容易引起吐奶;宝宝吃奶前哭吵厉害;乳母乳头下陷或乳头孔正对着小儿咽孔;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奶汁的温度不合适,太热或太凉,或用奶瓶喂奶时奶汁未充满奶头,宝宝吃奶的同时将奶头里的空气也吞入胃内;喂完奶后即平卧或过多、过早地翻动宝宝……不是每次喂奶后都会吐,呕吐的量也不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呕吐物为奶汁或乳凝块,改进喂养方法即可防止呕吐。
宝宝吐奶时如何处理
食道的开口与气管的开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时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时,刚好宝宝吸气的时候,误入气管,造成呛奶。量大时,会造成气道堵塞、不能呼吸,窒息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时,可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轻微的、量很少的溢奶和吐奶,通常宝宝自己会调整呼吸及吞咽的动作,不会有呛奶的情况,爸爸妈妈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及肤色即可。但仍须仔细分析宝宝发生吐奶的原因,根据前面提到的各种具体原因,逐步排查,进行喂养方面的改进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宝宝吐奶后,如量不大且未发生呛奶,也应暂停喂奶,并细心观察呼吸、肤色等,待宝宝稳定后再小心喂养。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面部、颈部皮肤,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床单。
如果宝宝有大量呕吐的情形发生,请照以下方法紧急处理:
1、头侧向一边:如果平躺时发生呕吐,马上将宝宝头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并迅速用小手帕或毛巾将口鼻腔的奶汁清理干净。
2、拍打背部:如果发现宝宝吐奶且憋气不能呼吸或脸色变青紫时,表示吐出物已进入气管了,马上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臀高而头朝下,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并建立自主呼吸。并尽快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预防吐奶有妙招
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1、 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和喂奶速度,可能怕宝宝累着,或是晚上睡眠时间便于喂奶,不少妈妈都是采取宝宝平卧喂奶的方法,其实这是不太科学的。由于宝宝食管和胃的生理特点,平卧时很容易造成奶汁在胃里滞留,导致吐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且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喂养较好。
最佳的喂奶姿势应该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吸入胃内的奶汁容易进入肠道,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因躺着喂奶而造成吐奶的几率了。有的宝宝吃奶急、猛,应该适当控制喂奶的速度、给予一定的间歇期,让宝宝稍为休息一下再接着吃,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吐奶。母乳喂养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如奶汁多、压力大则需以手指在乳晕处加压控制流速。
2、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有的家长希望宝宝多吃点长快点,给宝宝喂过量的奶、超过胃的承受,必定会吐奶,因此应根据宝宝的日龄、体重和实际情况,制定奶量,逐步加量。有的家长给宝宝喂奶不定时,或是担心宝宝饿,宝宝想吃就喂,间隔时间短约半小时至1小时,宝宝的胃总是处于充盈状态容易吐,且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最好养成间隔2-3小时喂奶一次的习惯,每次吃奶要足够但不过量。
3、奶孔大小要适宜,奶汁要充满奶头 要让宝宝的嘴裹住整个奶头,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气乘虚而入。用奶瓶喂养时,奶头开孔要适中,还应让奶汁完全充满奶头,不要只到奶头的一半,这样就容易吸进空气而发生吐奶。
4、喂奶完毕,一定要宝宝打个嗝 要特别注意的是,喂完奶后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妈妈肩上,将手掌窝成空心状、轻拍宝宝后背,使其打嗝、排出吃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如果吃奶前就哭吵厉害或吃奶急的宝宝,在吃奶吃到一半量时,就抱起来拍背,打嗝后再接着吃奶,吃完奶后再拍背打嗝。
5、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 吃完奶后可以多让宝宝在妈妈的肩头靠靠,多立一会儿,再把宝宝慢慢地、轻轻地放到床上,且最好处于一个斜坡位或是右侧卧位,过段时间再仰卧。哺乳后不宜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