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和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双枪”,总是需要同时出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那么维生素D在什么生理条件下使用?有哪些使用须知呢?
作者: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徐乃佳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皮肤合成或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先在肝脏被25-羟化酶羟化为25(OH)D,然后在肾脏和外周组织被1-羟化酶进一步羟化成1,25(OH)2D,即活性维生素D,其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理功能。保持适当的维生素D水平,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是有益的。因此,在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维生素D一直与钙剂一起作为基础预防和治疗药物。在使用维生素D时,这三个须知您了解吗?
须知一:使用前了解维生素D水平25(OH)D与血清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这是维生素D在体内循环中最丰富、最稳定的存在形式,因此被用来评价人体的维生素D水平。我国《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版)》指出,血清25(OH)D<30 nmol/L(2.5 nmol/L=1 ng/mL),为维生素D缺乏;②血清25(OH)D为30~49.9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③血清25(OH)D≥50 nmol/L,为维生素D足够。需要开始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双磷酸盐、降钙素等)的患者,最好在用药之前将血25(OH)D调整到75 nmol/L。
须知二:选择合适的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均与25(OH)D水平直接相关,其对骨骼以外的抗癌、调节免疫作用更需要充足的25(OH)D水平作为原料支持。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D制剂有普通维生素D(D2和D3)以及维生素D类似物[1-α-OH-D3和1,25(OH)2D3]。维生素D在肝脏被25-羟化酶羟化为25(OH)D,因此,提高血清25(OH)D水平的最佳途径是补充普通维生素D。维生素D2或D3经过2次羟化方能成为具有活性的1,25(OH)2D,因此适合肝肾具有正常的羟化功能的患者。另外,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补充维生素D2需要更大剂量才能与维生素D3等效,故维生素D3可优先选用。
在维生素D 类似物中,1-α-OH-D3只需在肝脏完成25-羟化便能转换为活性维生素D,即1,25(OH)2D,1,25(OH)2D3直接发挥作用,二者适用于肾脏功能不全、1-羟化功能受损的患者,而应用1-α-OH-D3的前提是肝功能正常。当血清25(OH)D浓度下降时,机体仍可通过肾脏增加1-羟化酶的合成和活性来使1,25(OH)2D保持正常甚至稍高水平,因此一般不容易发生1,25(OH)2D缺乏。另外由于1,25(OH)2D与受体的亲和力极强,经外源性过量补充后有发生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的风险。
在减少非椎体骨折和跌倒方面,现有的系统评价显示,维生素D类似物比普通维生素D略有优势,但由于缺少头对头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而1,25(OH)2D3增加高钙血症风险显着高于普通维生素D。因此,维生素D类似物可用于高龄、高跌倒风险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快速改善症状和肌肉功能。长远来看,肝肾具有正常的羟化功能的话,还是需要补充普通维生素D,使25(OH)D达标,以发挥其抗癌、调节免疫、改善代谢的功能。
须知三:剂量须合理,监测有讲究我国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建议,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时,维生素D每日补充剂量800~1200 U/d。补充方法可以采用口服制剂。由于维生素D为脂溶性,需要脂肪帮助吸收,推荐在饭后服用。在没有口服制剂出售的地区,可以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的前提下选用维生素D3针剂(300000U/支),每3个月肌注1次。最理想的是,将血25(OH)D调整到前面所说的75nmol/L,尤其是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时。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可每周补充50000U维生素D3,连续补充4~6周,然后开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小剂量维生素D类似物也可运用,1,25(OH)2D3的常用剂量为0.25~0.50 μg/d,1-α-OH-D3的剂量为0. 25~1. 00 μg/d。
使用维生素D的患者应该监测血钙和尿钙,及时调节剂量。由于 25( OH) D 的半衰期为15~20 d,所以对于应该每3个月监测1次,且在达到75 nmol/L以前应保持监测,达标后的维持量可个体化用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