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D?
ED(erectile dysfunction):勃起功能障碍,曾被称作“阳痿”。人们通常认为完全不能勃起才称之为ED,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ED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男性持续或反复多次出现阴茎无法勃起,二是能够勃起但无法维持勃起状态完成满意的性交。
ED是衰老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吗?
ED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估计全球有1.52亿的人正承受着勃起功能障碍的痛苦,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国外研究表明40-70岁的男性中,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的比例超过50%,完全不能勃起者约10%。
所以,很多人认为ED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予重视。其实老年化本身不是造成ED的主要原因,但ED通常与一些老年的疾病相关,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因此应尽早重视,主动治疗,而且良好的性生活也有助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ED如何治疗?
ED的治疗应本着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原则,使性生活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而不受干扰。目前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口服药物、心理疗法、局部注射与手术等。其中,以PDE5抑制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首选药物,对各种病因、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的ED患者均有效,其临床有效率达85%。
但是公众普遍对ED的治疗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认识。
误区一;有病不治“性待业”
据调查,我国男性中存在非常普遍的“性待业”现象,即患ED后平均要等待22月才会去看医生。我们都知道,ED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长期“性待业”,也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健康、和谐与幸福。其实ED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患ED后应该及时、大方地到医院就诊。
误区二:禁欲有利于健康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有些医生认为禁欲对健康有利,其实不然。从性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规律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健康,对老年人也是如此,除非疾病等特殊情况,而且规律的性生活还会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因此“老年人不能过性生活”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误区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赶走ED
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导致ED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因紧张、抑郁、焦虑引起的轻度的心因性ED(主要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致)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睡眠、缓解压力、规律锻炼等)逐渐消失;但是重度的、器质性的ED(主要由性器官缺陷或其他疾病所致)必须通过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能对ED治疗起辅助作用,不能使ED自行消失。
误区四:西药治疗会伤肾
人们往往谈肾色变,担心服用西药会增加肝脏负担。其实,此类药物在人体内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只有极少部分通过肾脏代谢,对肾功能不会产生任何损害。其实很多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例如前不久被广泛关注的“龙胆泻肝丸”,就曾导致了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因此“中药无副作用,西药伤肾”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误区五:西医治标不治本
民间有“西医治标,中医才治本”的说法,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
ED分:功能性、器质性、混合性
若功能性ED(主要有精神、心理因素所致),患者服用药物等治疗,绝大多数ED患者会恢复自然勃起,恢复信息,从而痊愈,不必再继续服用;
若为严重器质性ED(主要由性器官缺陷或其他疾病所致),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法,也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这样的患者必须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长期坚持按需服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