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制:
胎母输血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胎儿脐动脉与绒毛间隙之间形成压力差,造成胎儿血直接进入绒毛膜间隙并逆流渗入母体血循环的缘故[1]。正常情况下极少会产生这种情况,只有在绒毛膜损伤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生往往与产前出血、腹部创伤、胎盘血管畸形、胎盘早剥、羊膜腔或脐带穿刺、胎盘肿瘤、剖宫产、妊高征等孕产期异常情况相关,而大部分的胎母输血则原因不明。
2、临床表现:
FMH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胎儿失血的速度和失血量。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出血可造成胎儿严重贫血、宫内缺氧、甚至死胎。FMH在产前可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监护异常、B超可发现胎儿水肿、肝脏肿大。如在孕期有慢性和反复发生的出血,胎儿已能适应,出生时仅有苍白和不能解释的贫血。如为急性传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如为慢性大量血液传输,则胎儿出现全身水肿和腹水。胎儿与母亲ABO血型不合时,母亲还可出现输血反应。
3、实验室诊断:
FMH临床表现较为隐匿,诊断常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当新生儿明显贫血,而无产时产后出血,又排除了溶血性贫血时,需行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1)母血循环中找到胎儿红细胞(红细胞酸洗脱试验KB法);
(2)母血胎儿血红蛋白定量检查,正常成人血中胎儿血红蛋白定量应<3%,妊娠期间升高到5.7%;
(3)母血中甲胎蛋白定量检查,母血甲胎蛋白水平变化与胎盘屏障完整性有关,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4)胎盘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
4、治疗:
明确诊断后出血量多的未成熟儿应密切监护胎儿情况,予小剂量脐带或胎儿腹腔内输血治疗,延长孕周,胎儿成熟后即应终止妊娠。产后根据新生儿贫血程度作相应处理。新生儿出现严重贫血时及时输血治疗。母胎RH血型不合时,估计胎儿失血超过30ml,需给母亲输注RH免疫球蛋白,对抗RH阳性红细胞,减少抗体产生,以免对再次妊娠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FHM产前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生率低,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故很难做出产前诊断,但对母儿危害性较大。有报道5
%的胎死宫内由FMH引起。故孕期进行正规产检和及时地胎心监护,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