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部疼痛疾患。因创伤反应,血肿粘连,疤痕挛缩,筋膜变厚等,致使腰神经后外侧支在穿过病变部位是受到‘卡压’,故也为‘卡压综合症’的一种。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均可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挛缩,使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引起腰、臀部疼痛,此即为腰三横突综合征。
一般资料
腰三横突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或长期坐位工作者以及体形瘦长的中老年人。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本病的治疗从根本上需要如何解决神经不再受到卡压,并且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使用小针刀术解除病灶周围的粘连,以缓解对周围神经的卡压,再辅以推拿、烤电、拔火罐以及功能锻炼等治疗方法。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此类病人218例,其中男149例,女6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5岁。经本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治疗方法
(一) 小针刀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腰三横突尖部用1%龙胆紫作标记,然后在局部做常规消毒。术者戴消毒手套,铺无菌洞巾。按针刀四步进针法要求,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探至横突尖内侧先行纵行切割,再由内向外横行铲剥,然后沿横突尖部的上下缘分别作轻微的斜切并进行剥离操作,感觉肌肉韧带和骨尖间有松动感出针。术后针口用创可贴敷贴。
1、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术者立于患侧,两手掌或大鱼际从第10胸椎平面起,自上而下反复推、揉、压、按脊柱患侧的骶棘肌,直至骶骨的背面或臀部大转子附近,并以两手拇指分别反复揉压委中穴、承山穴。然后以相同手法治疗健侧,以患侧为主。
2 、拇指在第三腰椎横突处做于条索状硬块垂直方向弹拨,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然后用拇指或肘尖在该处反复揉压、弹拨。
3 、沿患侧骶棘肌自上按下捏拿,再用深沉柔和的滚法,上下往返治疗,然后沿骶棘肌方向搓擦,然后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每天1次,连续治疗7―10天。
注意:推拿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术后新的粘连形成,并且进一步松解局部组织的粘连。(因为在盲视状态下,每一位术者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三) 烤电、拔火罐及功能锻炼(此三项皆为辅助治疗,具体操作略)
治疗效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3年。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无腰痛及臀部疼痛感,共198例;基本治愈:久坐久站或重劳动时仍有腰部不适感,共20例。本组治疗无任何并发症和副作用。治愈率:90.8%;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曹某某,男,47岁,建筑工人,患腰疼5年,加重3个月,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慕名前来就诊。体检:腰部右侧第三横突尖部压痛明显,局部肌肉僵硬并出现条索状改变,深压疼痛难忍,并出现臀部放射痛。其余情况均正常。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治疗:首先采用小针刀术治疗,然后于第三天开始用推拿以及其它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8天后患者痊愈。
体会
腰椎具有生理前突,第三腰椎位于其顶点的中间位置,为5个椎体的活动中心,使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横突较其它腰椎为长,横突所受牵拉应力最大,其上所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承受的拉力亦大,故此处软组织最易损伤。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引起横突周围疤痕粘连,筋膜增厚,韧带挛缩等病理改变,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手到‘卡压’而出现症状。
腰部的脊神经出神经孔分为前后两支,前肢较粗,构成腰骶神经丛;后支较细,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分布于肌肉,外侧支称为皮神经。由于外伤后软组织的撕裂、出血、肌紧张痉挛刺激或压迫,影响神经的血供和营养,可使神经水肿变粗,并出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及臀部、大腿后侧臀上皮神经的疼痛。所以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针刀术后再运用推拿手法及其它辅助疗法对其进行扫尾治疗以根除后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