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肌上皮和上皮细胞同时增殖组成的肿瘤,称为乳腺腺肌上皮瘤。两种细胞可呈管状结构,类似于一般腺瘤,内层为上皮细胞,外层为肌上皮细胞,但分布不均匀。与唾液腺发生的腺肌上皮瘤相同。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发生于乳腺的少见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有复发倾向,少数为恶性,可转移。
乳腺腺肌上皮瘤为腺上皮和肌上皮共同增生形成的肿瘤,发生于老年女性(>50岁),少数为男性。由于乳腺的肌上皮细胞正常存在于乳腺导管上皮和基膜之间,肿瘤细胞围绕腺管生长时常被视为硬化性腺病,呈管状结构生长者又当作一般管状或导管腺瘤,故易被忽略。恶性AME中见梭形或透明肌上皮细胞丰富,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明显增多,〉5个/10HPF,达到20个/10HPF,内有大量肿瘤性坏死。
肿瘤组织向周围脂肪组织内呈条索状浸润性生长;部分间质中梭形细胞明显增生;部分间质黏液变性明显,小区有血管丛增生。乳腺腺肌上皮瘤多见于女性,亦偶有男性病例报道,其发病年龄可在27~80左右。多数患者表现为乳腺单发无痛性包块,可位于乳腺任何区域,少数患者伴有包块平均直径大小不一,病程无特异,最长者可达数年。
乳腺腺肌上皮瘤一般表现为单发性、有边界的实性结节性肿块,少数病例肿块边界欠清。需要与下列癌
⑴、富于肌上皮的癌
⑵、肌上皮癌
⑶、化生性癌
⑷、腺肌上皮腺病
⑸、导管内乳头状瘤
⑹、透明细胞瘤
⑺、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⑻、乳腺平滑肌瘤。
恶性乳腺腺肌上皮瘤:良、恶性鉴别诊断较难,除肿瘤出现转移灶外,可参考:
⑴、核分裂象明显增多,>5个/10HPF;
⑵、细胞丰富,有明显异型性;
⑶、肿瘤出现浸润性生长和卫星灶;
⑷、肿瘤内有坏死;
⑸、NA多倍体分析为非整倍体。
乳腺腺肌上皮瘤治疗:
良性肿瘤,肿瘤局部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局部切除后偶有复发及癌变,多在术后5~6年以内。复发常见于腺管型,因该型肿瘤与周围组织常缺乏明确界限,使肿瘤不易完整切除,导致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可能。包括肿瘤组织的局部扩大切除应为乳腺腺肌上皮瘤首选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病理诊断为腺管型者,如肿瘤复发,可再次行相应局部切除,并依据病理结果作进一步判断,如证实有癌变,则行相应根治术。
预后与治疗乳腺腺肌上皮瘤是良性肿瘤,但若切除不彻底易复发,复发与下列因素有关:肿瘤细胞具有多形性、核分裂象增多、肿瘤中出现坏死、肿瘤浸润周围组织,肿瘤周围组织有腺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或肌上皮增生, 乳腺腺肌上皮瘤与其他恶性肿瘤共存。肿瘤多次复发后可转变为恶性,如浸润性导管癌、肌上皮癌、恶性乳腺腺肌上皮瘤或伴骨肉瘤及未分化癌成分等,需密切随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