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肺栓塞患者首先就诊的医院为基层医院,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医疗条件的限制,为避免肺栓塞的误诊、漏诊,首诊医师在接诊到有胸闷憋气、心悸、胸痛、活动时气喘、经常晕厥或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慢性心脏病、口服避孕药物等病史,仔细查体,大多基层医院虽然不能进行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但却可以进行化验室、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线等常规的辅助检查,提倡开展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会给诊断带来启示。肺栓塞的多种临床及辅助检查表现,会让临床医师在识别肺栓塞时眼花缭乱,心存疑惑。为帮助基层医师提高对肺栓塞诊治的临床技能,让肺栓塞现出“原形”,本节做一探讨。
关键点: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密切结合
肺栓塞患者的表现多样,但对于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均不高,故基层诊断肺栓塞应建立综合资料分析的体系及诊断流程,注重鉴别诊断,要综合各种辅助检查有意义的结果、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等进行临床综合诊断。比如,对于胸痛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是否一定是冠心病?需注意鉴别,如果患者检测血D-Dimer明显升高,CK-MB不高,同时伴有心电图SⅠQⅢTⅢ,心脏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高压,则提示肺栓塞的可能性大。
笔者做过的国内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实验室、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线的检查可以作为筛选肺栓塞的常规检查,对于初步诊断肺栓塞有一定指导意义,尤其对于基层医院更为重要。可采用Wells评分、修正的Geneva评分和Dutch研究量表对肺栓塞的患病可能性进行临床评估,并对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度分层作出恰当判断,以便于治疗。
只有避免漏诊、误诊与“过诊”,才能让肺栓塞“原形毕露”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诊断肺栓塞的方法主要为临床综合诊断。为避免盲目诊断,应进行进一步的规范。需要强调按照目前引起肺高压疾病的分类有很多,肺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分为5种类型,肺栓塞属于第4类:慢性血栓和(或)栓塞性肺高压,应注意筛查诊断。既要避免漏诊、误诊,也要避免“过诊”,须谨慎处理。目前对于肺栓塞“过诊”情况在也在“悄然生长”。
例如,临床遇到从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外伤卧床后,胸闷、低氧、心率快,D-Dimer高、肺部阴影、有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被诊断为肺栓塞,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肠穿孔导致了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尚遇有患者心电图为SⅠQⅢTⅢ,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首诊诊断为肺栓塞,结果在上级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笔者还曾遇到1例初步误诊为肺栓塞的患者,最终诊断为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已在《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17期以教学查房形式刊登。故应对患者做出“疑似”、“可能”和“确定”诊断。
基层医院诊断肺栓塞的参考流程,见图1。
图1基层医院诊断肺栓塞的参考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