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血管陷迫综合征主要是青年发病。如果对于本病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将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N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下肢N窝部肌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是发病的基础。由于N动脉可位于N肌深面,所以从胚胎学基础来看,N深动脉持续存在可导致N动脉陷迫综合征。而腓肠肌内侧头过度沿股骨向头侧移行也能引起病变,可发现N动脉位于腓肠肌内侧头内侧或穿过内侧头。最常见的是N动脉向内侧环绕内侧头后进入N窝,然后向外侧,走行于内侧头深面,位于内侧头和股骨内侧髁之间。N窝的其他肌肉、肌束、纤维束带也可参与这种复杂的改变,有时甚至累及静脉和神经等组织。有文献报道指出,N血管陷迫综合征时,静脉受累者占7、6%。另外一种功能性N动脉陷迫综合征,可能与腓肠肌、N肌、跖肌或半膜肌等肥厚所导致的血管受压有关,常好发于运动员。
临床表现:1、间歇性跛行 跛行出现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初期,多在快走或跑跳中,小腿有麻木、无力和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步后症状消失。但在缓行时没有症状。这可能与腓肠肌收缩时承受的压力有关。与此相反,少数患者在急行时没有症状,而在慢步行走才有间歇性跛行。这些患者在静止情况下没有缺血表现。一旦动脉阻塞,就会出现缺血性间歇性跛行和其他缺血性表现。
2、肢体缺血 据统计约有1/3患者起病比较急,但多数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或更久。在动脉阻塞后,患肢就出现畏寒、皮色苍白和肌肉萎缩等典型的缺血表现。
由于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受压,因此治疗时必须要解除压迫。不能单纯做血管腔内成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