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和人经常的肺炎不同,我们很少见到有胃内的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胃炎的患者往往是体质很弱、免疫力非常低下的患者,这是因为胃的环境是酸的,一般的细菌活不了,所以,我们说的胃炎往往是指非细菌性炎症,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大家平时可不要觉得是胃炎就在家吃抗生素哦。而Hp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成为一种非常耐酸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如果查到有Hp感染,就要用抗生素,但单纯一种也是不够的,这个后面还会介绍。
幽门螺旋杆菌与什么病的发生有关?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淋巴瘤,胃癌等都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最不好的结局当然就是罹患胃癌了。
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胃、口腔、粪便之中,因此可通过以下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口-口途径:中国人习惯于集中进餐,这时Hp 就从感染者口腔经餐具→菜或汤中→未感染者口腔。一些母亲则习惯于先将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因此使小儿染上Hp 。此外,还有接吻。因此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粪口途径:粪便中存活的Hp 污染了水源或食物,而使饮用者或食用者感染Hp ,研究表明低温能延长Hp 的生存期,因此低温保存的食物如被Hp 污染会增加Hp 的传播机会。
胃口途径:是指Hp 经感染者的呕吐物传给健康者。主要发生托儿所、幼儿园。
幽门螺旋杆菌监检测方法
目前有三种检查方法:抽血测量相关抗体水平。空腹进行碳呼气试验(C13或C14呼气试验)。行胃镜检查时于胃窦部取小块活检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目前,比较简便可行无创且准确率高的首推碳呼气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一定需要治疗吗?
我们知道,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大约为60-70%左右,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有。如果对所有的感染老百姓都进行杀菌治疗的话,其财力浪费、耐药率等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非洲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所以非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那里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都很低,也就是科学家们所称的“非洲之谜”现象。所以一个人是否得胃癌,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并不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决定的:第一个因素当然就是幽门螺杆菌,人家染的菌毒性小,你染的菌毒性大,你就危险性高;第二,你是否有所谓的家族易感性。比如,家族中有人得胃癌,那你就要当心。第三,你的生活环境或方式是否健康,是否有中医所说的“外邪入侵”之虞。比如,人家喜欢新鲜蔬菜、水果,你偏偏过分喜欢腌制食品等。上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2014京都指南认为,该菌为传染性,需要彻底根除,于是建议发现感染者只要无明显禁忌,都需要根除。但我国2013共识建议以下患者Hp感染需要治疗(按三个等级处理):
必须治疗:
①消化性溃疡病(无论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无论有无并发症);
②早期胃癌术后;
③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④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合并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应考虑癌变)。
支持治疗:
①计划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s);
②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FD);
③胃食管反流病(GERD);
④胃癌家族史。
不明确:
①个人强烈要求者;
②胃肠道外疾病。
所以建议符合以上情况的建议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和随访
关于Hp的治疗,以前是主张三联用药,吃一周,现在观点更新了,建议用四种药,疗程是10-14天。方案是铋剂+PPI(一种抑酸药)+两种抗生素(具体药物见附表),抗生素有四种搭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或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这里需要尤其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根治HP后需要随访,即在复查细菌是否杀干净时,抗生素一定要停药至少4周,抑酸药要至少2周,千万不要一停药就来检查;其次,如果一次清除不干净,建议隔2-3个月再行补救治疗,不要马上又开始;第三,如果清除了两次,都没有清干净,就建议停药,或者暂时不管它,或者找医生分析原因,做药物敏感性实验等;最后,一定记得要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千万别有一顿、没一顿的,这样不仅没有作用,还可能会引起耐药。从上面的方案介绍就可以看出,治疗还是相对复杂的,服药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有些患者会问,为什么用药后恶心等症状反而加重了,这其实是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费用也不便宜,还存在耐药问题(后面介绍),所以目前并不主张任意扩大检测对象,盲目杀菌。
介绍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吗?最后强调一下,Hp没有那么可怕,不要引起无谓的恐慌,不要过度检查和治疗,一旦治疗,就请正规治疗,谢谢大家的耐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