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为SFT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目前在我市流行广泛,且近期重症病例较多。这些患者在发热的基础上短时间内便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为此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并通过积极抢救危重患者所积累的经验,经整理、分析后认为静滴丙球及血小板是治疗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两大“法宝”。
理由如下:对重症病毒感染而言,静滴丙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故在此不做阐述!(注:丙球尽可能在发病7天内输注)至于静滴血小板目前在所有的文献中尚无明确提出。但经我们临床应用后行之有效,结合目前专家们所提出的理论,我们为此做如下解释:在目前专家们提出的理论体系中指出,SFTS病毒能粘附至血小板上,这可被脾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导致血小板下降。
为此我们认为根据此理论如果我们输注血小板,那么血小板粘附病毒的能力将明显增强,而且被血小板粘附后病毒就不可能再进入相关的靶器官进行复制(SFTS病毒可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进行复制,但其主要的靶目标是网状细胞)。
同时我们静滴丙球后人体的免疫机能得以强大,杀灭病毒的能力随之增强。这样双管齐下必定事半功倍。既然病毒消除了,那么对疾病的转归还用多说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一旦出血DIC或颅内出血,死亡率几乎100%。故早期及时应用血小板对预防DIC、颅内出血还能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血小板毕竟是血制品,不可能无原则的输注。经我们反复论证认为血小板小于40*109/L便给予血小板输注。如果等到血小板降到较低的水平再输注血小板那么病毒已经进入靶器官进行大量复制并形成病毒血症,即便大量输注血小板也已经有正月十五贴门神的感觉了。当然其他出现的脏器功能衰竭可对症处理了(该病首先累及肝脏和心脏,然后是中枢神经、肺脏和肾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