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到,气温骤降,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病人大增。然而,与发病人数增加相对应的却是救治的滞后。绝大多数病人都是上午发病下午送院,或是前一天发病第二天送院,而这一耽误让自己和家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1、现状
正逐渐向年轻人“靠近”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我国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雄介绍说,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脑血栓和脑栓塞,而出血性脑卒中因颅内出血表现为脑溢血,主要是由血压高、动脉硬化造成的,通常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达50%以上,病人和家属容易发现疾病。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韩雄
“年龄与脑卒中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越来越重,卒中的发病率也趋向增高,70岁以上人的卒中率是50岁以下人的20倍。”郑州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业务院长袁学谦说,心脑血管疾病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疾病,但目前看来,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已凸现,“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的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还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
“从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袁学谦说,原因可能与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者多于女性有关,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压力相对较大,脑卒中的风险相对也增大。
“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血压。”韩雄说,70%以上的脑梗塞病人、9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合并有高血压,“此外,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烟酒瘾过大、脾气急躁、体力活动少、先天性脑动脉畸形等都在危险范围之内”。
2、遗憾
不足一成人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在发病6小时之内。”韩雄说,但在临床中,能够在3~6小时送到医院的是极少数,不到整个脑血管意外病例的10%。
“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们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匮乏,很容易忽略患者出现的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等到半边身子不能动了,才急急忙忙去医院。”韩雄说,一旦超过6小时,溶栓不仅不能溶通闭塞的血管、挽救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反而有造成脑出血的危险,最终病人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
“发现患者突发急性脑卒中后,要立刻拨打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马婉懿说,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同时,给患者乱吃降压药、不专业的搬运、掐人中或使患者仰面平躺等,都是非常错误的急救方法。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前,应平稳放置患者,使其保持安静。避免摇晃、拍打病人,特别是头部。”马婉懿说,很多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大口喘气,此时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则会影响呼吸,“患者出现呕吐时,切不可仰面平躺,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平卧位会使患者的舌根后坠,堵住嗓子造成窒息。所以,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
3、筛查
有危险因素的赶紧筛查
“以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如今则细化为‘4+1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新志说,新细化的4项主要危险因素和12项一般危险因素中,如果有两项主要危险因素符合,或1项主要危险因素和两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符合,或以前有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
“4项主要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王新志说,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
“筛查的正确步骤是,在脑卒中门诊做完危险因素评估,如有必要,再做血常规、血生化十项、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脑血管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袁学谦说,查完后如有需要,再做脑血管CT、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
“综合两方面筛查,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危险系数较高的病人,要接受药物干预和生活指导,危险系数较低的病人可以只进行饮食、运动调整。”袁学谦说,确诊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病人要定期复查,“普通病人3个月一次,接受药物干预的病人每半个月或1个月一次。”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在发达国家占缺血性卒中的22%左右。”韩雄说,颈动脉狭窄超过70%,就属于重度狭窄,应尽快进行干预,建议脑卒中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颈动脉B超检查。
4、警惕
常见先兆表现要谨记
“有人说,脑卒中是急症,无从预防,其实,脑卒中的发病通常有一些先兆表现。”袁学谦说,脑卒中常见的先兆有6个: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言语困难,或理解力下降;眼前视物模糊、黑朦双影;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突然眩晕,觉得所有不动的东西都在晃动;突发强烈头疼,持续1小时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眼前复视。当我们太累或用眼过度,甚至突然起身时,都可能感觉面前的东西变成双影。”袁学谦说,“如果盖上单眼,发现视物变得正常,此时应该提醒自己是否为卒中的早期症状,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脑卒中发生的时间有一定规律,一年中,冬春寒冷季节最易发病,一天中,早上6点到上午11点之间发病率最高。”王新志说,因为冬天温度下降,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发,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导致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脑卒中。
“有中风家族史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季节交替时要提高警惕。”王新志提醒,肥胖、高血脂、烟酒瘾过大、脾气急躁、活动少、先天性脑动脉畸形和颈椎病经常眩晕发作者也在危险范围内。
5、康复
家属的作用至关重要
“很多患者在初次脑卒中后生活习惯都会发生改变,要从大鱼大肉、高糖高油回归到清淡易消化、丰富蛋白质的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王新志提醒说,烟酒都是引发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如果继续喝酒抽烟,动脉硬化会进展到在原有狭窄基础上的闭死,“喝酒非常容易引起脑出血,尤其是已经脑卒中过的人,二次中风可能会是致命的”。
“家属在卒中病人的康复和预防复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尽量让患者心情开朗,在生活方面多加照顾。”袁学谦说,如果有条件,要适当让患者进行运动,比如散步,或者在床上做操,体力恢复得好的话,可以适当慢走和游泳。
“中风偏瘫的患者在危险期过后即可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韩雄说,康复训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鼓励患者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家属应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的神志、语言或患肢功能障碍渐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王新志提醒,几乎所有的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家属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求助于医生,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
6、预防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很关键
“要预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平时宜吃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清炒、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韩雄说,在合理膳食的同时,适量合理地运动也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一环。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血脂、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水平,还能升高血脂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脑卒中的发作有一定关系,当人体摄入维生素D不足时,患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大。王新志说,食物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常见的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牛奶、蛋黄、鱼肝油、蘑菇等,“也可以通过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秋冬天气不太冷时,将面部、颈部、前臂露在阳光下晒一个小时可补充维生素D,也可以走动着晒太阳”。
“只要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防止和推迟脑卒中的发生。”韩雄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注意气温骤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