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的经验与体会
[摘要]: 从临床分期、术前辨病、内外兼治等方面总结了我们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经验,强调了重视辨病与分期、内从肝脾论治、外求诸法合用的学术特点。
[关键词]:治疗经验;浆细胞性乳腺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程旭锋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样乳痈”,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常伴乳头凹陷或溢液。西医若采用清创术,则容易复发或创面久不愈合,若采用乳腺象限切除,则创伤较大,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我们临床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炎,复发率低、损伤轻,效果良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重分期
中医对粉刺性乳痈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尤其对复杂病例具有优势,应辨证、辨期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该病临床可分为肿块期、脓肿期、瘘管期、恢复期。肿块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有时综合进行,有创伤小,痛苦轻,乳房外形改变小,而且疗效好,复发少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
2.术前重辨病
本病患者大多有反复发作史或已行多次手术治疗,病情较复杂,病灶累及的范围及深度都较大。我们认为手术之前应重视辨病,进行乳房部的B超和CT检查是必需的,病情需要时还要配合窦道造影,这样能使医生在手术前对病灶的范围、数目、深度有个大致了解,可提高一次性扩创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后必须常规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内从肝脾论治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故该病的治疗当从肝脾论治。浆乳的病因多是患者乳头或脓液中多有白色脂质样分泌物,堵塞乳络,结而成块,郁久化热而起病。只有将脂质样物质排出,或减少其产生才能排除内因,治愈疾病。中医从肝脾施治,肝经疏畅,乳络通畅,分泌物不再内积;脾主健运,运化充分,化为水谷精微正常疏布全身,津液湿痰不过多产生,乳络中的分泌物也随之减少。
临床以脓肿期和瘘管期的患者多见。脓肿期当以柴胡、郁金、金银花疏肝清热,蛇舌草、黄芩、蒲公英和营消肿,皂角刺、当归、赤芍透脓外出。瘘管期当拟益气健脾、活血生肌为主,以八珍汤加减。创面愈合后局部残留硬结肿块者,属于痰瘀凝滞证,当拟疏肝活血,软坚散结,处方:柴胡、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生山楂、蒲公英、山慈菇、全括蒌、象贝母、夏枯草、姜半夏、生黄芪、莪术等。
4.外求诸法合用
本病患者若未经过有效治疗,大多转为瘘管期,外治诸法是治愈本病的必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外治方法包括敷贴、药捻引流、切开、拖线、冲洗、垫棉绑缚及乳头矫形法等,上述诸法的选用,必须依据疾病分期,病灶的范围、部位、数目等灵活配合使用。
敷贴法,适用于红肿结块期,应用金黄膏,愈后如出现僵块,多采用冲和膏。药捻引流,多应用于脓肿切开后或瘘管期,选择相适宜的药线,蘸上八二丹或九一丹,起引流排脓作用。切开法,适用于单纯性、复杂性瘘管。拖线法,适用于病灶范围大,或病灶与乳头孔相通,乳头凹陷不严重者。冲洗法,一般都运用于拖线拆除后,可采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出创面内的残留脓液,促进伤口愈合并能缩小疤痕。
本病病灶均多与乳头乳晕有关,正确处理好乳晕乳头部为本病外治法的关键,可减少本病术后的复发。
5.病案举例
患者丁某,女,已婚。2004年2月19日入院,主诉:右乳肿块2月,红肿热痛3周。2月前发现右乳一黄豆大小肿块,3周前无明显诱因肿块增大,红肿灼痛,外院治疗未愈,2月18日查肿块针吸病理检查示:大量中性炎细胞、坏死物,倾向炎性病变。今转入我院:右乳肿块明显,触痛,脓出稀薄,胃纳可,两便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粉刺性乳痈(肝经郁热),西医诊断: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
先予静脉点滴莲必治,外用金黄膏。一周后CT显示炎性病灶主要位于乳房下部,行右乳浆细胞性乳腺炎切开扩创术,术中发现脓腔与一乳头孔相通,即切开乳晕乳头,清刮后予以矫形缝合,再与内下方扩创口之间做拖线引流。术后中药拟疏肝清热,透脓托毒。处方:生黄芪30克,皂角刺12克,全当归15克,赤芍12克,柴胡9克,蛇舌草30克,鹿含草30克,紫地丁30克,黄芩12克,银花12克,陈皮9克,姜半夏9克,生山楂9克,生米仁15克,生草6克。10天后脓水减少,新肉已生,改用生肌散、复黄生肌愈创油。舌淡红苔薄,脉细,中药拟益气健脾,和营清热,处方: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姜半夏9克,生米仁15克,陈皮9克,全当归15克,赤芍12克,蛇舌草30克,银花12克,生山楂9克,红枣10克,生草6克。待疮面外口缩小后,予康复新液每天冲洗治疗。1月后痊愈出院,5月后随访无恙。
按:该病员病变累及2个象限,年龄轻,为减少术后乳房的变形,手术采用乳晕部及内下象限2个切口,同时切开乳头后也予矫形缝合,并运用拖线法于术后逐步清除乳管与脓腔间的腐毒。由于皮肤上切口小,愈合期出现内腔新肉填生较慢,渗液不易外引,可采取冲洗治疗后外加垫棉绑缚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病的治疗是以手术、外治为主,中医药内治为辅。多种手术方法(如乳头锲形切开、乳头矫形等)配合使用,术后不同阶段选用相适应的外治法,如拖线、冲洗、敷贴、药捻、垫棉、等。其中乳头矫形法、拖线法的采用,大大减轻了乳房的外形损伤。术前及术后祛腐阶段,内治当以疏肝清热为主,术后腐祛新生阶段当以益气健脾、活血生肌主,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