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约占乳腺专科门诊病人的80%左右。其好发于中年女性,绝经后少见,但现在有不少年轻未婚女性也会患上此病,有时症状还较重。究其原因,可能与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有关,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
乳腺囊性增生病称呼较多,在疾病早期称为乳痛症,主要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此时出现乳房肿块少见,仅在乳腺组织上触及颗粒状、不平滑的结节,质韧软,边界不清。在疾病后期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此时乳房肿块数目不定,呈团块状或盘片状,边界不清,有时与癌块不易鉴别。疼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肿块,溢液多为草黄色、棕色浆液或血性液体,一般为单侧,有时不按压而自行排出。乳腺纤维腺病居于两者之间。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乳房触诊,有经验的乳腺专科医生都能较好地做出判断,必要时可进行乳房B超、红外线扫描或乳腺X光检查,对乳头溢液者还可进行溢液细胞学检查。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依据病程的早晚各有不同,乳痛症和乳腺纤维腺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先用乳癖消、乳康片等中成药治疗几个疗程,如果效果不佳或症状较重,可改用三苯氧胺口服,但同时必须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E。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率约为1-6.5%,较一般的妇女高4.5倍,而且20-65%的乳腺癌都并发乳腺囊性增生病,所以临床上常称其为“癌前期病变”。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密切观察,出现下列情况者,应更加警惕:(1)年龄大于40岁,不伴有月经周期的乳房疼痛,且单侧发病,呈结节状,应行区段切除活检;(2)年龄在30-40岁之间,临床症状明显,日渐严重,可先药物治疗3个月左右,无效再行肿块切除活检;(3)年龄小于30岁,特别是未婚未育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药物治疗半年,如治疗无效,尤其伴随疼痛不明显的一侧结节状肿块,应尽早做肿块切除活检,发现癌细胞,则按照乳腺癌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