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医生,一般人常有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心理医生必定“情感淡漠”、“麻木不仁”,否则怎能每天面对人性的那么多痛苦?一是认为心理医生天天接触有心理问题的人,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长日久不免被痛苦传染,心理上多少也有问题。
心理医生们大多是情感活跃者。因为感觉敏锐、心灵敏感,才能拥有觉察力,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来访者“共情”。正因如此,心理医生经常承受很大的压力。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形形色色的心灵创伤,我们经常自我怀疑,是否有足够能力帮助来访者?很多时候会感到筋疲力尽,会“耗竭”,甚至也想大发脾气……因此,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超越自己也成为心理医生每天必修的功课。
就象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心理医生倾向采用不同流派的方法为来访者治疗;每位医生采取的“自修”的方法也不一样。由于我本人既赞同东方老庄思想的清净无为,又欣赏西方存在主义的“向死而生”、“在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获得自由”,所以,我的治疗以及自疗的取向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两种思想的结合。
我奉行的生活原则可总结如下:
1、“自爱”第一。爱自己,爱生命是其他一切“爱”的出发点。只有喜欢自己,才能接受自己,从而对他人他物拥有平和宽容的心态。不“自爱”的人看待生活的目光也必定乖谬偏激。
2、“自宠”第二。爱自己当然就要宠自己。所谓宠自己,就是别强迫自己做一些“应该做,却不愿做”的事,而不妨“随性尽欢”,给生活留些情趣。也许你有一百个理由在1个月内背5000个英文单词,却只有一个理由“我不高兴!”,那我很有理由断定:即使你强迫自己执行计划,一个月下来,必定烦躁易怒、失眠健忘。那岂非与初衷相违?
3、“自我负责”是基础。宠爱自己也是要有条件的。曾有位大学生对我讲:要一辈子在网络游戏中生存,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可是,他的自由是有条件的,就是他的父母必须给他房子住,给他做饭,挣钱给他买上网卡。不客气地说,这样的自由是虚伪懦弱的。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生活的权利,但前提是对自己负责,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对社会生活中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决不推辞。
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所影响的不外是思维、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其中情感非常重要,消极的情感会导致非理性的思维和无效的行为。如何处理负性情感呢。我的办法是:
1、情绪产生时,体验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健康的人应该是最自然的人,有愤怒、嫉妒、怨恨、哀伤、绝望等情绪是很正常的。感受这些情绪正是人生的乐趣之一。压抑或是否认虽然获得暂时的平静,从长远看,却造成不能认识自我的感受,也不能表达。
2、给自己“体验”的时间和程度设一个界限。比如,当我觉察到自己有负性情绪,如气愤、沮丧、绝望等。我会允许自己保持在那种情绪下,但是会给自己设一个底线,比如用10分钟来尽情的体验愤怒沮丧。这10分钟里,我会坐在一个地方一心一意的“气愤”。我会允许自己咬牙切齿,甚至想象各种发泄报复的手段……10分钟后,情绪一般会有所平息。即使还有余怒,我会告诉自己:应该去干活了,剩下的“气”晚上有时间再接着“生”。而且,在“生气”的过程中,我则提醒自己:我正在体验情绪呢,这时自己不能做任何决定,也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不理智的。
3、适当发泄以后,跳出自我的角度平息情绪。从佛家的观点讲,人之所以有各种烦恼,就是因为对“我”过于执着。而道家也认为只有“忘我”才能获得平静。如何忘我?禅师有句话为“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把人生比喻成桥,把水比喻作时间,把“真我”比喻为走过桥的那个人。一般人以为时间流逝导致人生易老;可禅师们却反过来看:也许永恒的是时间,匆匆而过的不过是个人体验,何须执着呢?当视角远阔,站在时空无尽的维度俯瞰生命时,,就会感到短暂的个人生命存在与绵延不绝的宇宙时空存在相比,何其渺小!把珍贵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猜测、揣度、悔恨及不安中是何等的辜负生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