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期牙龈炎怀孕本身并不会引起牙龈炎等牙周疾患,但由于女性在怀孕后,体内的雌性激素,尤其是黄体酮水平会有明显升高,造成牙龈中的毛细血管增生,通透性增高,原先潜伏或不严重的牙龈炎发作,即“妊娠期牙龈炎”。此时牙龈会出现增生、肿胀,出血显著,个别牙龈甚至增生至肿瘤状,极易出血,严重时还会妨碍进食。另外,如果是中重度的牙周炎,孕妇生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出现牙齿松动,是由于准妈妈的口腔卫生不良的缘故。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由于钙质补充不足,使牙槽骨质相对松软,牙齿与牙槽骨连接的牙周韧带也会松懈。一般情况下,孕妇口腔内的细菌约为正常人的2.5倍,其产酸菌的数量也比正常人高出2倍。如果准妈妈在孕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龈会有炎症出现,以至牙齿出现松动。
2、孕妇出现妊娠性呕吐会使唾液酸性增加,导致保护在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脱矿,从而增加患龋病的可能。怀孕期间,孕妇的生理环境会发生很大改变,日常生活不规律,同时,为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的饮食习惯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进食频率和进食时间会有所增加,以及偏食等,加上对口腔护理的疏忽,常常会加重牙体疾患的发展,如龋齿变深,小龋变大龋。这不但给孕妇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为避免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治疗时所需的拍片、注射麻药、服药等多种诊疗手段均无法正常使用,也会使整个诊疗过程很难顺利进行。
3、妊娠期体质下降,疲劳,或妊娠反应太重,使有的孕妇忽视口腔卫生的维护。
4、智齿大多在18岁以后萌出,智齿在萌出过程中,常常引起急、慢性症,就是“智齿冠周炎”。 长智齿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那可真是哑子尝黄柏――苦味自家知。可你知道吗,智齿(特别是没有完全长出来的智齿)绝对是细菌的大本营。而在怀孕期间,孕妇自身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诱发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最易发生在20~35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恰好是育龄妇女选择怀孕的年龄,所以孕妇很容易受“长智齿”的困扰。要想防治智齿冠周炎的发生,应在孕前将口腔中的阻生智齿拔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