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这里的颈椎病主要是指临床上称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它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双手笨拙、胸腹部束带感、行走不稳、走路踩棉花感等脊髓受压的症状或一侧上肢的放射性麻木或疼痛等神经根受压的症状。上述两类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已经比较明确,也为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所公认。而临床上还要一类常见的颈椎病即交感型颈椎病,由于其症状的复杂和疗效的不确定性,还不为人们认识很深,甚至还不为认可,因此,一直以来,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大都采用保守治疗,临床疗效也不甚满意,而手术治疗更是在国内外鲜有开展。
所谓交感型颈椎病是指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症候群,症状复杂多样,常常表现为头晕、头皮发麻、枕部疼痛、颈后部不适,同时常伴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憋气,有些患者出现眼花、视物模糊、胃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顽固性打嗝,还有些患者表现为耳鸣以及阵发性血压升高,因此,交感型颈椎病极易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病、脑梗塞等神经内科疾患、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患以及美尼尔等耳鼻喉科疾患、胃肠功能紊乱等外科疾患,甚至有些患者被误诊为精神疾患,很多患者奔走于各科之间,最终难以得到正确的诊断,更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严重者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不仅患者本人感到非常的痛苦,还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截止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诊断和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明确的为大家所公认的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和脊柱外科医生也在潜心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颈椎的脊髓不仅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也同时包含交感神经,因此,如果颈椎脊髓受压,那么,患者可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障碍,当然也可表现为交感神经症候群,即表现为头晕、心慌、耳鸣、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所以,上述交感神经症候群症状实际上与颈椎脊髓的压迫有关,如果手术解除脊髓的压迫,症状很有可能好转。尽管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上述观点已经为临床实践所初步证实。
手术采用颈丛区域麻醉,经前路行小切口从肌间隙进入,刮除突出的椎间盘及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和后纵韧带,进行脊髓减压,然后在相应的椎间隙植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进行固定和融合,这种椎间融合器可以永久放在人体中,不发生排异反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也不影响术后做MRI,而且是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只有2~3cm,而且可以被颈前皮肤横纹所掩盖,不影响外观,手术时间根据病变节段的多少而不同,一般40~90分钟,出血量不超过50ml,手术当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大部分患者症状即刻改善80%,头痛、胸闷、胸疼、头皮发麻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头晕心慌等症状明显减轻,3天后患者可康复出院,一个月可恢复正常工作。
那么,手术治疗的效果肯定,也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也快,但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诊断交感型颈椎病。首先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病人表现为上述交感神经症候群的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同时伴有颈部不适或疼痛、僵硬等症状,就高度怀疑为交感型颈椎病。接下来给患者行颈椎正位和侧位X光片以及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如果发现脊髓存在明显的压迫,并且大多压迫来自于前方的椎间盘或椎体后缘的骨刺以及骨化的后纵韧带,如果同时伴有四肢的疼痛、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那么,诊断基本明确了。当然,有时诊断不明确时,还需要除外神经科、心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相关科室的疾患。诊断明确以后,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同时伴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如果伴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就应该尽早采用手术治疗。如果不伴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改善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理疗、坚持做颈椎操以及针对改善相应症状的药物等,如果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即可采用手术治疗。
总之,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初步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前景也令人鼓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