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结石的化学成份,通过饮食调整,以减少结石成分来源,调节尿pH值,减少结石形成机会。
1、含钙尿路结石的预防
(1)大量饮水: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稀释,从而增加尿液内可以形成结石的各种晶体的溶解度,同时排尿量增加,可以冲洗排出结石核,减少结石形成的可能性。每天的饮水量建议在2000 ~3000ml,尽可能分多次均匀在餐前及餐后饮用,并养成睡前及半夜饮水的习惯,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00~2500ml,保持一定的夜间尿量。
(2)饮食调节:维持饮食营养的综合平衡,避免其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
(3)饮食钙的含量:含钙结石的形成与高钙尿症、高草酸尿有关,在预防的同时,要检查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特发性高钙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 摄入正常钙质含量的饮食、限制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入。正常范围或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对于预防尿路含钙结石的复发具有临床治疗的价值。而对于吸收性高钙尿病人,只要通过低钙、低钠饮食就能有效地使这类高钙尿转为正常。这类病人主要是减少牛奶及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多食含植物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4)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采用低草酸饮食、低脂肪饮食,需避免摄入诸如萝卜、苋菜、香菜、芹菜、莴苣、竹笋、辣椒、土豆、豆制品、可可、巧克力、红茶、酸梅、可乐、啤酒、甘蓝、杏仁、花生、果仁、甜菜、欧芹、菠菜、大黄等富含草酸的食物。菠菜中草酸的含量是最高的,草酸钙结石患者更应该注意忌食菠菜。脂肪饮食应每日限制在40克。另外,每日饮食中钙应维持在800毫克以上, 以保证肠道内有足够的钙与草酸结合。
(5)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钠的摄入量应少于2克。
(6)限制蛋白质的过量摄入:高危人群要减少蛋白质食物的撮入,特别是要限制动物蛋白如牛羊肉、猪肉的摄入量。每天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150克以内。复发性结石患者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该超过80克。
(7)减轻体重:尿路结石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1~18之间。
(8)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以预防低枸橼酸尿症患者的结石复发。
(9)增加粗粮及纤维素饮食:米麸可以减少尿钙的排泄,降低尿路结石的复发率,但要避免诸如麦麸等富含草酸的纤维素食物。
(10)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经过自然转化后能够生成草酸。推荐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不要超过1.0克。不宜多吃如柑桔、柠檬、西红柿、草莓等。
(11)限制高嘌呤饮食:伴高尿酸尿症的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饮食。
(12)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体内草酸代谢过程中的辅酶之一,体内维生素缺乏可以引起草酸的排泄增高。大剂量的维生素B6对于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患者有治疗作用。
(13)中草药:对含钙结石具有一定预防作用的中草药包括泽泻、胖大海、金钱草、玉米须及芭蕉芯等。
2、尿酸结石的预防
(1)大量饮水: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升以上。
(2)碱化尿液: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友来特)、枸橼酸钾、枸橼酸钾钠或碳酸氢钠等,使尿液呈碱性,提高结石的溶解度。
(3)减少尿酸的形成:血尿酸或尿尿酸增高者,可适量选用尿酸生成抑制剂,如每天口服别嘌呤醇300毫克。
(4) 患者体形多肥胖,体重超重,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总量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1.0克供给,限制热能的摄入,减少海产品的摄入,减少钠摄入,少饮酒。
(5)避免高嘌呤饮食:因嘌呤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尿酸,不仅可形成结石,还可在关节软骨及肾脏沉积,尤其是痛风患者更应注意。建议每天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少于500毫克。不宜多吃红茶、巧克力、可可、鱼虾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动物的内脏(肝、肾、脑、肥肠、肚片),家禽皮,带皮的鲱鱼,沙丁鱼,凤尾鱼及植物豆类等。
3、感染结石(磷酸镁胺/碳酸磷灰石)的预防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应尽可能去除病因,用手术方法清除感染结石。应避免食用高钙食物,采用低钙、低磷饮食及酸化尿液。避免高钙食物包括牛奶、干酪及豆类。避免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肉、内脏及脑髓。多吃酸性食品,如米、面等,使尿液呈酸性,不利于碳酸钙及磷酸镁铵结石的形成。
4、胱氨酸结石的预防
注意大量饮水以增加胱氨酸的溶解度,保证每天的尿量在3升以上。 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友来特) 碱化尿液。饮食要清淡一些。多摄入以蔬菜及谷物为主的低蛋白饮食,避免过多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大豆、小麦、鱼、肉、豆类和蘑菇等)。摄入食盐过多可增加机体胱氨酸的排泄,并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尿钙形成,成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限制食盐的摄入,特别是高危对象及患者要严格限制食盐摄入。推荐钠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2克以下。尿液胱氨酸高于3mmol/24h时,可适当口服卡托普利或硫普罗宁。预防胱氨酸结石:限制富含动物蛋白质食物摄入,多吃植物性或碱性食物,使尿略呈碱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