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现代社会,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我国的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此,了解血脂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一、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此外还有游离脂肪酸(FFA)和磷脂等。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TG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
二、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原指血浆中胆固醇(cholesterolC)或/和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近年来,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继发性血脂异常,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原发性血脂异常。
三、血脂检测
临床上血脂检测项目较多,基本项目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价和给予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四项血脂检测。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I、apoB、Lp(a)等属于研究项目,不在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1、TC: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2、TG:临床上所测定的TG是血浆中各脂蛋白所含TG的总和。TG水平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TC不同,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3、HDL-C:基础研究证实,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HDL所含成分较多,临床上目前尚无方法全面地检测HDL的量和功能,故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醇的量,间接了解血浆中HDL的多少。
4、LDL-C: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目前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四、血脂异常的检查对象
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临床日常工作来检出,这不限于因心血管病前来就诊的患者,而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易患人群。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也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
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血脂异常者。
同时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如有血脂异常,建议您尽早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治,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