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升高,现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成为头号红颜杀手。However,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化、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的开展,乳腺癌的疗效正不断提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许多患者在确诊为乳腺癌之后都会有许多疑问,比如“我的乳房必须要切掉吗”、“我可以不做化疗/放疗吗”、“为什么别的患者出院后要吃药我不需要”……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是一样的,不是每个患者的治疗方式都相同,现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逐渐趋向个体化、人性化、精准化治疗,就像我们同样是去买衣服,根据你的身高、体型、年龄、气质的不同,适合您的尺码、颜色、款式也不同。同样的道理,虽然同样是乳腺癌,但医生为每位患者所制定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那么,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或者说“攻克乳腺癌的武器”到底有哪些呢?Answer:手术切除为常规武器,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维生素D治疗......助攻武器。
武器一、手术(Surgery)
在确诊乳腺癌之后,排除晚期已无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是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的第一步治疗。对于一般患者,目前临床上进行的手术方式大多数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切除患侧乳房并对相应引流区淋巴结进行清扫。这种手术方式相对以前的扩大根治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损伤,也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保乳手术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经常会问,可以不切乳房吗,如果很幸运符合以下保乳手术指征的话,那么答案是肯定的:肿块不大,长径小于3cm,且肿块边缘距乳晕边缘线大于3cm;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非多中心或多灶性病变; 术后有条件完成放疗和化疗的患者,如果主动要求保乳或同意保乳。如果肿块长径大于5cm的患者,有强烈意愿保乳,那么可以考虑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如果肿块缩小至3cm以下,你也是有机会的。
此外,随着乳腔镜的发展、麦默通的应用以及消融治疗的开展,乳腺癌手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武器二、化疗(Chemotherapy)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其发生的早期癌细胞就可能通过血液进行全身播散,手术虽然能起到去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清除血液中癌细胞,因此,需要化疗来清除这些潜在的危险分子。化疗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乳腺癌也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所以患者必须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对于一般的患者,我们会选择术后的辅助化疗,而对于早期的原位癌患者一般是不需要化疗的,但有时仍需结合临床情况来决策。另外一些患者,初诊时已经相对较晚,乳腺癌病灶过大,使患者缺失手术机会,或手术后在美观方面造成极大的缺损,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就可能改变这一问题,同时能更好的了解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化疗方案的合理性。新辅助化疗指在手术治疗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2-8个周期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多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原发肿瘤直径大于3cm的高危病例。那么,化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已有经过许多临床研究中心验证的确实有效的化疗药物组合,一般是2-3种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3周一疗程,共4-8个疗程,具体化疗方案的选择得依据病情的不同而作出个体化、精准化的决策。虽然大多数化疗都会有一定的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但都是短暂的,只要患者意志坚定、信心百倍,医生都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您度过难关的。您要知道,克服一时的困难带给您的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器三、放疗(Radiotherapy)
放疗同样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高能X线照射局部的治疗。如今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已成为I、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疗效与乳腺癌根治术无明显差别。放疗可提高乳腺癌术后局部控制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很多患者会询问自己是否需要放疗,放疗的指征如下:保乳手术后; 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窝淋巴结1-3枚转移合并高危因素者; 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1/3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做根治术后,尤其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放疗的区域、剂量与时长得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为周一到周五照射,持续5周。只要射线剂量合适,很少有明显的副反应的。
武器四、内分泌治疗(Endocrine therapy)
乳腺组织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对于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无论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有否转移,均应接受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的目的就是降低体内循环和肿瘤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抑制激素依赖细胞,使肿瘤消退。目前使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西芬、托瑞米芬、氟维司群,对于绝经妇女主要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因为这类药物会造成钙的流失,所以通常要搭配维生素D钙片服用。此外,还可以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药物去势,如诺雷得,通常称“药物性卵巢去势”,其疗效与手术切除卵巢相似,这类药物将来可望成为绝经期进行性和复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武器五、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癌症发生和进展中重要的分子机制(靶点)进行的治疗,靶向治疗本质上属于一种生物治疗,不属于化疗,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目前临床上针对乳腺癌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它能特异性的作用于HER-2受体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所以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需要做分子靶向治疗,如果标本的病检报告上看到HER-2(+++)就表明HER-2蛋白过表达,或者HER-2(++),那么可以再做一个FISH试验明确一下是否阳性,如果确实有HER-2基因扩增,那么选择分子靶向治疗会有很大获益。
抗HER-2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抗体类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另一类是小分子化合物,其代表药物是拉帕替尼(Lapatinib)。此外还有其他多种抗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上市。其中主要包括抗体类药物T-DM1,和小分子化合物Neratinib(HKI-272)、Afatinib(BIBW2992)等。
除了抗HER-2的靶向药物外,还有很多其他作用靶点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乳腺癌。其中主要包括贝伐珠单抗(商品名:阿瓦斯丁/安维汀)、依维莫司等,其中多数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目前只有贝伐株单抗和依维莫司已经被部分国家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
武器六、生物免疫治疗(Immuno-biologic therapy)
1、免疫过继细胞治疗
免疫过继细胞治疗是将体外活化和扩增的自体或异体免疫效应细胞输注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常见的免疫过继细胞治疗方案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方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方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方案等。CIK细胞活化后产生IL-2、IFN-γ等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CIK治疗方案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另外有研究发现,用树突状细胞(DC)激活CIK或TIL后,其杀伤作用明显提高。
2、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的原理是某些细胞因子注射体内后可调节、增强一种或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细胞因子疗法随着高纯化或重组细胞因子的产业发展得以实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细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4(IL24)、γ干扰素(IFNγ)及集落刺激因子(CSF)。
武器七、中医中药治疗(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除了上述的几种治疗方法治疗外,祖国的传统医学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治疗乳腺癌历来是采用内治的方法,按辩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主要根据“辩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毒热蕴结、气血亏虚4型分别施治。
武器八、维生素D治疗(Vitamin D therapy)
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调控作用。维生素D的这种抗增殖,促凋亡,抗肿瘤侵袭和抗血管生成的种种效应表明它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剂。不过,乳腺癌并非一类单纯性疾病,根据其基因表达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对不同治疗手段的反应性以及疾病的结局也有很大的不同。为实现基于维生素D的靶向治疗,需要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在乳腺癌肿瘤中的表达状况,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应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将会有更大的获益。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通常用于促进钙的吸收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等,而常规剂量的维生素D对肿瘤生长的控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超量服用维生素D可引起高钙血症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研究者正在研发维生素D类似物(Analogs),它不仅成百上千地提高了维生素D的治疗作用,而且没有引起体内高钙等副反应,并有助于大大地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及小肠对钙的吸收。这将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提供更有力的武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前景广阔。
Summary,目前攻克乳腺癌的“武器”越来越多、精准打击也越发具有针对性,同样的乳腺癌得依据具体的病情来采用不同的“兵器”有的放矢,全力攻克!即所谓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相信您看了这些,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大概心里有个谱了吧!若想了解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郑维大夫”,即可获得更多有关乳腺、甲状腺疾病的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