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如果不治疗当肿瘤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甚至瘤体破裂出血。目前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肝叶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冷冻治疗、微波固化术、瘤体内硬化剂注射术和放射治疗等。肝叶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血管瘤最好的方法但因血管瘤血供丰富,术中极易出血,特别是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病发展较慢预后良好,对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应尽早治疗。
肝囊肿总体可分非寄生虫性和寄生虫性囊肿及先天遗传性,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半是某次体检时才发现。肝囊肿一般是良性单发或多发,对于小的肝囊肿而又无任何症状者,可不需特殊治疗,但对大的而又出现压迫症状者,应给予适当治疗。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囊肿穿刺抽液术、囊肿开窗术、囊肿引流术或囊肿切除术等。通常采取部分囊壁切除术,或称“开窗术”,凡囊液清而无胆汁者均可切除浅表部囊壁而保留肝实质内的囊壁,使囊液引流至腹腔并由腹膜吸收。肝囊肿的治疗应早发现早治疗、体积小、治疗效果快、无并发症、治疗较好、若直径大于5厘米出现压迫症状者,或有囊肿破裂、囊缔扭转、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肝癌是常见的肝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有的起病时表现肝区胀痛,也有的表现急腹痛,或以转移灶症状为最早表现。病因在我国多为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背景下发生发展,其他可能与黄曲霉毒素、遗传等因素有关。按组织发生可将肝癌分为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性肝癌三大类。如果不治疗会有如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肝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是导致肝癌死亡的直接原因。手术治疗是根治的主要途径,应早期诊断以争取及早手术手术的适应症为肝癌限于一叶或半叶,而无明显黄疸、腹水或他处转移者。小肝癌可做局部切除。位于肝门大血管区的肝癌可用常温或低温灌注阻断肝血管,行无血切除。对不能切除者,可作液氮冷冻治疗、石榴石激光化治疗或激光切除,以达消灭肿瘤大部或全部的目的。癌复发是肝癌切除术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复发常见于肝内,少数为肺、骨等其他部位的转移。文献报道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为61.5%,小肝癌亦达4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