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是绝大部分病人就诊的主要方式,多数诊断是在门诊完成。得到快速、可靠的诊断是每一个病人和医生的共同追求。详细的问诊和查体,以及较为全面适宜的影像学或其他辅助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即便如此,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预约制的就诊方式前提下(病人进诊室前病人的资料已将送达医生),病人有教充分的就诊时间,门诊误诊率依旧高达30%左右。
在我国,或者我自己的门诊,门诊不亚于一场战斗。在短短3个小时内,通常正常挂号是25个左右,还可能有熟人或者同事介绍来的未挂号的几个(国情所致),可能实际就诊人数在30人左右。每小时需要看10人,每人平均6分钟(无任何中断就诊连续性情况下)。由于部分病例可能影像学资料回来再次阅片、诊断等因素占用时间,即便我们自己已经不怎么喝水以减少上厕所时间等方式控制中断时间,但每个病人平均实际就诊时间仍旧不会超过5分钟。在如此短暂时间内要完成问诊、查体、阅片,误诊率相信不会优于上面提到的结果。现实情况下增加就诊时间几无可能,随着就诊数量增多,每位患者单次诊断时间还可能会缩短。
因此如何高效利用短短5分钟,在国内就诊实属必要。除了医生方面因素外,病人自己也需要学习和适应此种情况(未来分级诊疗真正意义实施后可能情况有所改观)。
首先需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大体了解,挂号时需要选对科室或者医生,不同科室或医生诊疗方向肯定是不同的。虽然多数医院有分诊台,但客观的讲,分诊台在综合医院和较小医院相对好些,在专科医院多数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期望几个临床并不是特别优秀的护士在短短几句话中给你指一条明路是不现实的。办法是上网查,或者在医院的医生或科室介绍中找符合你要求的科室或医生。为缩短挂号等待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预约挂号,避免挂不上号或者需要等待的时间太长。多数医院提供了多种方式预约,我院目前可提供门诊窗口提前挂号预约和028-114电话预约。
其次就诊前最好将自己的病情表达方式先有个预案,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医生非常欢迎有条理和有准备的病人,不仅容易沟通,而且能高效完成相关诊疗工作。当发现医生开始主动提问并完全掌控问诊过程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你自己的病情描述已经浪费了时间而且没有重点,医生已经没多少时间让你继续了(尽管不合理,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再次就是尽可能将相关的病情资料都带上。经常发现有很多人认为以前的东西没用所以不带,或者仅仅带个X片或者CT、MRI报告就来了。实际情况是以前的资料也许无直接诊断价值,但可能是个参考。还有,至少我自己是只相信自己,对于影像学资料我要自己阅片。虽然有些报告也比较详细,但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医生看片子的角度和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对同样的片子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何况医生还需要判断片子上的异常是否和你的病情相符合,不见得片子上的问题就是病人病因所在。
在中国就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自己。现阶段抱怨无用,只有双方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创造条件共同提高诊疗水平。希望我的病人能多一点理性,排在后面的多一点耐心,我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水平,共同面对、战胜疾病,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