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ts病是多发于青少年男性的一种眼底病,此病尽管发病率不高,但是按照传统办法治疗结果却是“十人九盲”。那么为什么呢?
Coats病的主要眼底改变表现为:异常的视网膜血管扩张,特别是在第二分支后的毛细血管及异常血管引起的渗出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病情疾病被分为5期(Shield分期):
1期:仅存在血管迂曲扩张;
2期:血管迂曲扩张伴渗出,其中2A:渗出未累及中心凹,2B:渗出累及中心凹;
3期: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3A:不完全视网膜脱离,3B:视网膜全脱离;
4期:视网膜全脱离伴青光眼;
5期:病变进行至终末期。
传统的治疗是针对视网膜异常血管进行激光治疗,但是一旦由于异常的血管渗漏形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时激光则不能完成,而视网膜下液过多时冷冻效果也不佳,进入视网膜脱离的晚期病例即使做玻璃体手术依然改变不了视力恶化或面对眼球摘除的风险。事实上Coats病多发生在儿童,当家长发现患儿症状时往往由于病情延误,已经出现了视网膜脱离,此时的治疗为时已晚,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方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抗VEGF药物治疗各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VEGF药物即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拮抗剂,该药注入眼内后,使眼内VEGF浓度下降,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异常的血管渗漏减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吸收。这种药物是否可有效的应用于Coats病呢?2007年后有学者报告:Coats病患儿玻璃体、房水中VEGF浓度升高,说明VEGF可能参与了Coats病的发病过程。2011年我们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作为初始治疗或单独治疗的方法治疗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Coats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两次(2011、2014年)在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报道,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同,这也是国人在国际、国内的首次报告。
该方法操作简单,当Coats病被诊断后,首先使用抗VEGF治疗使视网膜水肿减轻、视网膜下液吸收,之后补充激光或冷冻治疗,使疾病有效得到控制。儿童患儿治疗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经实验证明:儿童Coats病患者房水IL-6,VEGF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B期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高于3A期患者;抗VEGF治疗后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降低,显示了抗VEGF治疗的合理性,也证实了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作为初始治疗或单独治疗的办法治疗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Coats病的治疗策略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