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肛裂”?
“肛裂”简单地理解就是肛门裂伤,涉及皮肤和粘膜,现代医学认为肛裂是一种慢性缺血性的溃疡,以大便干燥、排便时过于用力造成的局部损伤为直接原因,继发创面感染后形成慢性肛裂,经久难愈。以排便时肛门周期性疼痛、厕纸染血或鲜血附于粪便表面、恶性循环的便秘和肛门潮湿瘙痒及各种肛门局部不适感为主要症状,分为早期肛裂和陈旧性肛裂。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的,大部分是经久难愈,已经产生各种并发症的慢性陈旧性肛裂。
肛裂患者以青壮年居多,20-4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段,尤其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5,一般发生在肛门前、后正中的位置,尤其以后侧为多见,患者发生肛裂之前往往有排便困难的病史,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一旦发生肛裂,如不及时就医,几乎所有的肛裂都会转为慢性,不仅症状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手术变得复杂,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极大地增加了痛苦。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肛裂”?
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间长的人群,往往需要用力努挣方能排便,容易造成肛管皮肤及黏膜的裂伤,所以任何可能导致大便干燥的因素都是导致肛裂的危险因素,如以下几条:
①饮食习惯偏嗜油腻、辛辣、腌渍、口味较重食物的人群
②爱喝酒甚至长期酗酒的人群
③每天喝水较少,摄入水分不足的人群
④不爱吃蔬菜、水果,摄入膳食纤维较少的人群
⑤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
⑥急躁易怒,脾气暴躁,爱发火的人群
怎么知道我得了“肛裂”?
当您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就要怀疑自己是否是得了肛裂:
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一般是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等比较“尖锐”的疼痛,排便后数分钟至10分钟内疼痛减轻、消失,是“疼痛间歇期”,便后约半小时再次出现剧烈疼痛,往往持续约数小时,多数能自行逐渐缓解;排便时出现的疼痛也可以一直持续较长时间后缓解,无明显间歇期。
排便时出血,色鲜红,一般量并不多,往往是厕纸染血或少量鲜血滴下或粪便上沾有少量鲜血。
平时就有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待排便时肛门疼痛发生后产生畏惧排便的心理以及潜意识的不愿排便的态度,越不排便,排便时疼痛越剧烈、大便越难以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肛周起肿物,往往是肛裂的裂口末端也就是肛门前方、后方的位置。
肛门周围潮湿、瘙痒、分泌物多,自己觉得十分不适。
“肛裂”有哪些危害?
梭型溃疡:新鲜的裂伤创面经反复感染刺激后成为边缘不整齐、底深、灰白色的溃疡,这是肛裂的原发病灶,裂伤往往深达括约肌,是剧烈疼痛的来源。
结缔组织外痔:裂口周围组织发炎、充血、红肿,造成浅部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赘皮性外痔,俗称“哨兵痔”,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增大并影响局部感觉、影响排便。
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在肛门有2-12个正常的组织结构称为“肛乳头”,正常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当反复硬便、出血、摩擦刺激会使肛乳头产生炎症,增生肥大形成肛乳头瘤,大者甚至可从肛门内脱出。
肛隐窝炎:这是肛肠科痛苦程度较高的疾病“肛周脓肿”、“肛瘘”的发病原因,必须及时发现并治疗。
潜行瘘:由于对应肛隐窝的感染形成单口内瘘,时间较长者也可穿破皮肤形成完整肛瘘并向四周扩散、蔓延。
肛周湿疹:无论是肛裂溃疡还是肛门腺的感染都会造成肛周分泌物增多而出现长期潮湿、刺激,最终导致肛门周围出现湿疹并剧烈瘙痒,而且逐渐加重、范围扩大,皮肤损害若严重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手术后创面的愈合。
特别要指出的是,肛管皮肤癌、直肠癌、肛管结核性溃疡、克罗恩病肛管溃疡、梅毒性溃疡等后果较为严重的肛门直肠疾病时,也会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所以提醒每一位患者,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什么样的“肛裂”需要手术?
发生较为明显的肛裂症状后,患者往往会到专科就医,此时专业的肛肠科医师会根据您的病史和局部情况判断肛裂的新鲜程度,然后建议您先用药保守治疗或直接建议您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不可自行盲目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增加痛苦。对于已经确定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万不可偏信民营医院及各种小广告,以防上当受骗。
新鲜肛裂的一般用药治疗
新鲜的肛裂(一般认为是1-2周以内的肛裂),年轻女性尤其常见,首先需要保持大便软而通畅,推荐福松散剂2袋,每天晨起600ml水冲服,晨起一次。外用药方案如下:待排便后用棉签蘸着“聚维酮碘”在肛内反复消毒2-3次,然后用肛泰栓蘸着龙珠软膏或者复方片仔癀软膏纳肛,晚上睡前无论排便与否也上一次药,即每天用药2次,基本上一周左右就好了,如果无效,则考虑是陈旧性肛裂或者其他疾病,需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