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医疗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人们花费多少金钱,医学尚未发展到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可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对于刚刚迎接一个小生命诞生的家庭来说,喜悦之情人人溢于言表。要告知家长刚刚出生的孩子有眼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患上了眼病,不仅孩子的正常生活会受到影响,整个家庭也会因此而沮丧。而孩子的康复治疗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管理。
美国著名的特鲁多医生在他的墓志铭这样诠释医生对患者的工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明确指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医学人文精神概括起来说就是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因此从事初级眼保健的医生,在筛查发现孩子有不可治愈的眼病时,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家长、帮助家长共渡过难关。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家长做良好的交流,使自己与患儿家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可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信任感,消除烦乱的思绪,稳定情绪,而收到更为理想的告知效果,使家长能够够很好地配合医生为孩子做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良好交流技巧包括:
1、交流过程中尽量使用家长可以理解的语言,告知患儿的情况,尽量用当地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视觉发育期的儿童眼病,特别是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不正会导致斜视、弱视,丧失立体视觉,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这一类型眼病矫治的最佳年龄是3~5岁,只要能够得到早期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矫治,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手段简单易行,治疗花费也是最少的。
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经过筛查发现问题以后,家长是最不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尽早让孩子戴眼镜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家长宣教显得非常重要。成功的治疗有赖于家长充分了解怎样治疗和理解治疗,要让家长鼓励孩子戴眼镜,而不是将戴眼镜作为一种处罚孩子的手段。
筛查后的初次复查,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病史,并且让家长确信他的孩子能得到很好诊治,按要求回家点好眼药后就会及时将患儿带来就诊。若家长推迟就诊,或者去寻求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至患儿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也不要过多埋怨家长,要继续耐心地教育家长如何为患儿寻求正确治疗。
2、仔细倾听家长所述,这样会使家长感觉到你在认真对待他所关心的事。有时候,家长的主诉还有利于你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重要的是要仔细聆听父母说的自己孩子与他们眼睛有关的问题。儿童眼保健诊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家长的叙述,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孩子在家里面的异常表现远比在诊室里表现的明显。因此父母的意见往往是正确的。
3、给家长回答问题和提问题的时问,家长需要时间认识到患儿现有的问题,并加以确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