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是我国俗称”摇头丸”的主要成分,国外俗称“Ecstasy”(迷魂药),是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中具致幻作用的一种,属于新型毒品。由于服用”摇头丸”后使人产生“容易接近感”和幻觉,人们又称其为“亲密药”(hug
drug),成为娱乐场所(狂欢舞会)易获得的非法毒品。从啮齿类到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等多种实验动物的试验证明”摇头丸”能破坏不同脑区5-HT能神经末梢,引起长期的神经毒性,对人类也造成长期的神经毒性。美国缉毒署已于1984年7月27日宣布将”摇头丸”列为第一类毒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取暴利,不断的生产经营”摇头丸”,
致使”摇头丸”在短短的2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时间内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系列严重的心理、躯体、社会问题。据UNDCP1998~2001年估计,全球有1.85亿人吸毒,其中苯丙胺类为4040万,阿片类1290万(其中海洛因920万),已远远超过阿片类吸毒人数。
2000年中国截获苯丙胺类兴奋剂总量为20900kg,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量的55.4%。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目前流行性滥用最常见、毒性最大的一为甲基苯丙胺,一为”摇头丸”。据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提供数据:2000-2001年全球使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人数高达34,300,000人,其中使用”摇头丸”的人数为7,700,000人。另据统计,从2002年1月到5月,北京市就破获了75次贩卖、吸食摇头丸的案件,在其他城市,吸食、贩卖摇头丸也呈上升趋势,且80%以上是青少年,有的地区达到90%以上。2004年4月初,在广州查获全国最大贩卖摇头丸案中,”摇头丸”达400多万粒,折合重量达1230公斤。这些数据使人触目惊心,
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初次使用”摇头丸”的人不知道”摇头丸” 的危害性,甚至认为使用“摇头丸”是一种时尚,是身份的象征等。
那么“摇头丸”这种新型毒品到底对人体产生怎样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看看它的作用机制。”摇头丸”具有苯环结构和甲基,易于透过细胞膜并可能作为5-HT转运体的配体。”摇头丸”通过被动渗透或通过5-HT转运体的转运进入突触前,与突触囊泡中贮存的5-HT交换引起囊泡中贮存的5-HT外流。细胞质中的5-HT易于通过5-HT转运体通过突触前膜转运至细胞外空间。”摇头丸”急性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刺激DA从DA能系统突触前释放,引起DA从囊泡中释放至细胞外空间。”摇头丸”对NE的释放很可能也是相似的机制,目前对此方面作用研究较少,”摇头丸”引起的NE释放主要作用于外周系统,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
“摇头丸”的急性作用会如何呢?”摇头丸”短时间大剂量使用或敏感个体小到中等剂量使用均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急性高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过度换气、恶心、呕吐、腹泻等,主要是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并可有肌阵挛、共济失调、震颤、肌痛、咬牙、磨牙、意识状态改变,这是中枢神经系统5-HT功能改变引起的毒性状态,又称“5-HT综合征”;由于有急性高热,再加上环境通风不良、液体补充不足,极易发生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包括:致命性高热、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大脑出血、癫痫发作、肝细胞毒性,甚至猝死。实际上临床报道由于使用“摇头丸”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的案例在国外很多。
在国内也有部分报道。让我们再看看它的慢性作用。长期慢性使用、短时间反复使用或一次性大剂量使用均可导致慢性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5-HT能神经末梢变性后的后遗精神行为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焦虑、失眠、抑郁、自杀、持续性偏执精神病、急性精神病、记忆障碍等。现已清楚慢性、大剂量、娱乐性使用”摇头丸”与睡眠障碍、抑郁情绪、持续性的严重焦虑、冲动性和敌意、选择性的事件记忆、工作记忆、注意力损害有关。实验证据表明这些认知功能损害在停止使用”摇头丸”后至少持续6个月,而严重焦虑和敌意的改善要在停止使用”摇头丸”后约1年时间。
在动物研究上“摇头丸”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如何呢?”摇头丸”神经毒性持续时间较长,在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使用”摇头丸”后所产生的5-HT神经毒性最长可持续7年。对”摇头丸”神经毒性恢复方面的研究表明是部分性恢复。De
Souza和他的同事采用20mg/kg 一日两次,连续4天共8次给药方法,大鼠脑5-HT组织浓度持续性明显降低52周。
Scanzello和他的同事采用10mg/kg
每小时一次,共4次给药方法发现5-HT组织浓度在第2~32周明显降低(以脑区不同而不同),到第52周组织的5-HT浓度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皮层的5-HT回收位点至第52周时也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海马的5-HT回收位点至第52周时仍有明显下降,高达29%。有学者认为人类对”摇头丸”的敏感性更高,在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身上产生长久的结构性损害的最低”摇头丸”剂量是5mg/kg
一日两次,共4次,这比人类典型的娱乐性使用”摇头丸”的剂量、频率都要高。按照种间剂量换算原则在鼠猴身上的5mg/kg
“摇头丸”相当于人身上的剂量为1.4mg/kg。与人类越接近的物种产生神经毒性的剂量越低,损伤的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在人类有人认为这种神经毒性是不可逆的。但目前尚无实验证据证明。
由上可知,“摇头丸”对人体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希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摇头丸”是一种对人体危害非常严重的毒品。它不是时尚符号,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蚕食人类心灵的恶魔。
希望人人珍爱生命,远离所有毒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