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儿子买回去新式玩具,我们家快70岁的老太太倒是玩得最起劲!”“我老爸一把年纪了,跟年轻的‘数码达人’有得一拼,拼音都没学好,非逼我教他发短信。现在又催我买新电脑,好把现在的这台淘汰给他。”对爱尝新、玩心大的老父母,许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老人的形象似乎应该是保守、稳重的,为什么生活中竟有这么多的老小孩呢?
心理科医生认为,“三高”,即心理健康程度高、物质生活水平高、精神生活水平高,是老人玩心大的前提条件。老人心态积极健康,一大表现就是保持良好的社会学习能力,对新信息有浓厚的兴趣。而现代物质生活的方便和丰富,也让老人们更有可能从日常家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有条件去“玩”。另外,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环境好,也是爱玩老人的一大特点。“当然,这与个人的性格和爱好也有关系。”
而在心理深层方面认为,对衰老焦虑的补偿心理也在起作用。随着身体机能的衰弱、社会地位的改变、生活圈子的缩小,老年群体普遍有一种力不从心、与社会脱节的感觉,他们渴望参与和享受现代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尊重和认同的需要却又依然强烈。许多人因此焦虑、忧伤,感叹自己“没赶上好时候”。为了取得身心平衡,心理上就产生一种补偿机制,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重要的是,大众对老人玩心大表现出的不解,折射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负面的老年人形象。”西英俊指出。年龄歧视其实比人们以为的普遍得多,只是更为隐蔽,通常表现为对老人形象的偏见,认为他们体弱多病、昏聩无用。其实65岁以上的老人,只有5%住在医院,而且近十年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比例一直在下降。而老年人心理能力的丧失,有3/4是出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而非医学方面,他们知觉、记忆、运算速度等这些流体智力虽然下降,但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等晶体智力远胜于年轻人。多位心理学家也证明,老人对能力的自我评价,比一般人所想的要正面得多。“守旧的不是老人,而是我们对老人的看法。”
另外,这一现象也突显出老年群体生活寂寞、心理需求缺乏足够关注的现状。西方文化个人主义盛行,老人们能自得其乐,市场上大致有30%的玩具是专为老年人设计开发的。而中国老人的心理满足更多来自于人际关系,现在子女的陪伴少了,休闲生活的丰富程度没有得到重视,自然看到新鲜玩意都感兴趣。因此,子女除了理解和支持父母的爱玩之心,还应该打心里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肯定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玩新鲜”的机会,教他们使用、与他们交流心得,让他们的人际和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