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正在快速步入老龄社会,因而面临各种老年疾病的挑战。骨质疏松作为中老年人保健的常识性话题,已经被大多数老龄同胞所接受。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现已经上升到常见病的第七位,对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和早期防治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近些年,我国的医学科技有所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在医学界对于骨密度的测量,有很多种方法,这里罗列出几种方便、被广大患者接受的方法: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
单光子吸收测定法是在我国应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测量骨密度方法。此方法的原理为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一般选用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远1/3交界处(前臂中下1/3)作为测量点。一般右手为主的人测量左前臂,“左撇子”测量右前臂。该方法在我国应用较多,且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于流行病学普查。缺点是该法无法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不能测量软组织不恒定的骨骼部位。而且常规检测的桡骨远端虽然脆性骨折常发,但松质骨不如椎骨丰富,也不像髋部是骨折最危险的部位,所以对关键部位骨折预测性不高,而且误差相对较大。
2、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X射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DE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目前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主要测量腰椎、髌骨、胫骨等部位的骨密度。具有精度高、误差小、诊断率高等优点。而且对人体危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定量CT的1%。其缺点是由于机器庞大、不易搬动,而且价格相对昂贵,在大样本的骨密度测量或在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中通常是不可行的。另外不能分别测量骨转换率不同的密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做过腰部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手术、严重动脉硬化、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会导致测定骨密度值偏高而造成误诊,如果有上述情况的患者,要告诉医生尽量避免测定病变部位的骨密度。
3、定量CT(QCT)
近20余年来,计算机断层(CT)已在临床放射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临床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松质骨的部位,此方法主要测定的是腰椎松质骨,优点是能够选择性测定特定部位的骨矿变化,分别评估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矿密度并且检验结果精确可靠。在临床应用中,此方法能够精确地判断出由于骨缺乏而引起的全身各处骨质疏松。但是因骨髓内存在不定量的脂肪导致测量误差,且照射剂量大、设备庞大,检查费用高而限制了它的使用,故此方法目前主要被应用于临床的研究工作当中。
4、超声波测定法
此法原理是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能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的强度、弹性和脆性,与DEXA相关性良好并能正确评价骨皮质的脆性。骨超声速率可以反映骨强度、骨密度、骨弹性和脆性,从骨的生物力学角度看优于单纯的骨密度测量,尤其适用于外周皮质骨测量。主要用于测量桡骨、跟骨、髌骨、胫骨等部位的骨密度。定量骨超声可以较好的预测骨折风险,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易搬动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因为不照射放射线,儿童和孕妇也可以测量,不具备DEXA设备的中小医院也可以通过这种检测方法筛查骨质疏松人群。但是由于骨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均质性而产生的各种传导途径及时间的不同,会影响这种测量的准确性。
了解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参数的含义是恰当选择测量方法的前提。临床医生在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时究竟选用何种方法,还要根据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及受累部位并结合本医院的检测能力,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并且更好利用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