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甘而温,气薄升浮。入太阴肺、太阳膀胱经。温经通脉,发汗解肌。治伤风头痛,中风自汗,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亦治手足痛风、胁风。”此《本草备要》之述桂枝,性味归经主治皆全矣。以此何以称温阳利水话桂枝?详见下文。
桂枝,性味辛、甘而温,气薄升浮。《本草逢原》亦载:“辛、甘、微温,无毒。”五行配五味,辛味入肺。其性温,气薄升浮,可助肺气宣散,除在表之风寒邪气,调和营卫。故古有名方“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辅佐以芍药、甘草、姜枣,主治太阳中风之证。桂枝为植物肉桂的嫩枝,枝则通肢。《本草汇言》曰:“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其性辛温,可温阳通脉,助阳气通于四肢百胲,祛风散寒,除风寒湿痹,可治四肢关节寒湿痹痛。《本草备要》注桂枝可治自汗,而何种自汗皆可治否?仲景一方桂枝甘草汤,主治心阳不足之自汗出。汗为心之液,心阳不足,阴阳失和,阴不内守,则自汗出。桂枝通于心阳,温阳通脉,心脉通畅,心阳内固,则自汗可止。又有炙甘草汤可为证。风寒直入中焦脏腑,但见胃寒腹痛、喜暖喜按,仲景一方小建中汤予之。小建中汤,方用桂枝、干姜、饴糖、芍药等相合,可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血脉瘀滞,阳气不得通畅而至痛经、经闭等证,可予温经汤。温经汤乃用桂枝、吴茱萸、川芎等药组成,具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祛瘀止痛之效。桂枝入于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即可入于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之腑。肺为水之上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是否可说桂枝可利水?桂枝何以利水?乃入于膀胱经腑,温通经脉,阳气得充;肾阳充足,气化有源,则水道得通,是以称桂枝可温阳化气利水也。古今名方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之证。
综上之述,桂枝可通表里之阳、调和营卫;可通四肢之阳、通利关节;可通上中下三焦脏腑之阳气、助阳化气。至此,可称温阳利水话桂枝矣!
现代医学对桂枝的认识主要从基础实验中获得,其作用可概括为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利尿作用;抗炎及免疫调剂作用;扩张血管作用;抗肿瘤作用等。
1、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1抗菌作用 实验发现桂枝提取物桂枝醇可以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杆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 基础实验发现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及孤儿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无论桂枝的提取物还是煎剂,虽然都证实具有一定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但均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但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经典名方桂枝汤治疗太阳病的临床有效性,我们有理由期待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2、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桂枝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多样,包含镇静、抗惊厥、解热、镇痛四个方面。但实验显示其各项作用均较弱,尚未体现出具有明显作用的趋势。
3、利尿作用 无论是应用桂枝提取物,还是应用五苓散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均表现出明显的利尿作用,但其具体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考虑为泵学说,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4、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显示桂枝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呼吸系统炎症反应;并有研究显示桂枝主要药理成分桂枝醇可促进人体组胺释放作用;在肾炎研究中可见桂枝浸膏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效应。
5、扩血管作用 桂枝的扩血管作用主要表现为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向体表血管流动,增加外周血容量,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负荷并增加体表散热能力。
6、抗肿瘤作用 《金匮要略》名方桂枝茯苓丸乃调和气血、化瘀消Y之重要方剂,现代临床研究将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多种良、恶性肿瘤及消化道肿瘤中,且临床疗效确切。现代研究发现桂枝提取物桂枝醛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但其抗肿瘤药理基础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桂枝及其相关方剂,自古至今临床疗效显著,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及中医临床的不断拓新,在未来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