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坠楼,9岁儿童颅骨缺损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的意外总是难以避免。童童(化名)就是这样一名遭遇不幸的孩子。一年半前,9岁的她不慎从五楼摔下,颅骨粉碎性骨折、脑出血、脑震荡,医生不得不为她去除了两侧顶叶的骨瓣进行减压并清除血肿。应该说,她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
但是,去除骨瓣后遗留下来的两个巨大缺损(左侧10x12cm、右侧7x8cm)却让医生陷入了两难――补,传统的修补材料不能适应儿童的颅骨生长,金属钛网这样的修补材料还会吸收外部热量,往往会造成颅骨畸形及脑组织发育受限。不补,失去了颅骨的保护,柔弱的脑组织很容易再次受到损伤,长时间的颅骨缺损,还会导致孩子的认知功能受损,出现肢体功能差、斜视、面瘫、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减压窗综合征”。
由于难以修补颅骨的缺损,手术加上康复,家人整整花了70多万,童童的认知功能还是每况愈下,缺损部位的脑组织萎缩日趋严重。
寻找与颅骨共生的新型材料
既可以早期修复颅骨缺损,又不会限制儿童颅脑生长发育的理想材料,找到了!
左图:人工骨结构 右图:天然骨结构
仔细植入,完美修复
有了如此称心的修补材料,教授着手进行了临床的验证性使用。一年多的时间,教授通过大量研究,修改仿生骨的配方,以期更接近扁平颅骨的外形和硬度,获得了满意结果。
针对童童的病情,教授先利用CT扫描获得了全面的颅骨缺损数据,用软件转化生成了缺损模型,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为童童量身定制了适合她的修复体。手术中根据实际缺损情况略作修饰,仔细植入并固定。术后,童童的认知功能迅速得到了改善,效果立竿见影。术后半年复查,修补部位的骨密度已经与自体颅骨完全一致了,说明自体骨已经成功地取代了人工骨,实现了完美的修复。
术前与术后
当儿童颅骨缺损遇上仿生人工骨,两难困境终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