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与非连续治疗相比,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更有助于预防复发,患者维持不复发的时间也更长;
非连续治疗研究倾向于选择那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进而制造了较日常临床实践真实转归有所夸大的治疗成功率。
尽管目前对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仍被奉为圭皋,然而,连续暴露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话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针对那些通过抗精神病药治疗已实现病情稳定的患者,连续治疗模式是否真的必需,甚至是否合理,也引起了一些医师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非连续治疗模式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
★ 间歇或“靶向”治疗策略(又称引导下的停药):仅在复发初期或症状恶化时用药;换言之,患者仅在“需要”时使用抗精神病药;
★ 药物假日:在治疗过程中的多个时间段内停用药物,或使用安慰剂代替活性药物;
★ 剂量延展:间隔1、2甚至3天用药,该策略基于药物剂量与D2受体占有率的相关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与非连续治疗下,患者的复发及入院风险。结果显示,与间断治疗相比,连续治疗下的患者复发风险更低,持续未复发时间更长;非连续治疗的“成功率”由于偏倚等原因被人为夸大。简言之,药仍然不能停。
研究者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检索,目标为1950年至2014年11月之间使用英文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些研究比较了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抗精神病药注射针剂时,连续治疗与非连续治疗(包括间歇治疗及安慰剂替代治疗)下的复发/再入院风险,和/或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随访期至少6个月。研究者还通过检索其他系统综述及Cochrane报告的引文目录补充了相关研究。研究者开展了两项meta分析研究,分别比较了安慰剂替代治疗 vs. 连续治疗及间断治疗 vs. 连续治疗时,患者的复发及再入院风险,并评估了研究特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针对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研究者通过描述性分析进行了探讨。
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时的复发率(De Hert M et al. 2015)
红:安慰剂治疗 绿:活性药物治疗
精神病初发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间歇治疗及连续治疗的复发率对比(De Hert M et al. 2015)
红:间歇治疗 绿:连续治疗
研究者找到了48项研究报告,其中21项满足入组标准;研究者从其他系统综述中另行补充了25项研究。针对这46项研究的分析显示:
★ 对于病情稳定、暴露于非连续治疗至少6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复发风险为连续治疗患者的3.36(OR 3.36; 95 % CI 2.36C5.45; p<0.0001)-5.64倍(OR 5.64; 95 % CI 4.47C7.11; p<0.0001);
★ 挽救药物的使用(p = 0.0102)是唯一一项可解释安慰剂与连续治疗复发风险系统差异的研究特征;
★ 报告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的研究显示,相比于非连续治疗,连续治疗总能显著推迟复发;
★ 尽管治疗间断至症状再现之间的时间存在高度的不一致性,基线至复发平均时间的数据提示,间歇治疗下,11-14个月之前即可出现临床状况的不稳定;而在安慰剂治疗下,5个月之前即可出现病情波动;
★ 本项系统综述中,对于接受连续治疗的患者而言,其中位基线至复发时间无法估计,因为研究结束之前复发的患者比例<50%。
研究者得到结论:相比于非连续治疗,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连续治疗下的复发风险更低,持续未复发时间更长。另外,由于种种原因,非连续治疗的成功率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因此,连续治疗仍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所应遵循的金标准。鉴于目前仅有少数相当笼统的因素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而后续的复发可能导致功能恶化及病情愈发难治,连续治疗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文献索引:De Hert M et al. The Use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Versus Placebo or Intermitt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Stabi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CNS Drugs. 2015 Aug 21. [Epub ahead of pri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