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沟是人体衰老最早出现的表象之一。许多表情和动作,如微笑、哭泣等,都是通过鼻唇沟形态的改变开始启动的。目前,鼻唇沟的解剖学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很多结构区域需多因素综合考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余光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传统的填充治疗手段对鼻唇沟的改善效果往往不显著,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建立了符合亚洲人鼻唇沟分型的标准与评估体系,制定相应治疗策并发表在Journal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 Aesthetic Surgery杂志上。
鼻唇沟分型及治疗策略
(一)皮肤型
该类型鼻唇沟较常见,且被很多医生称之为“典型鼻唇沟”。评估此类鼻唇沟时,首先必须将其与皮肤皱纹区分开。皮肤皱纹体现的是一种年龄增加,表皮衰老的现象;而鼻唇沟则是因为老化损伤以及重力作用对表皮产生影响造成的。
年轻和中年的求美者,她们的表皮相对并未老化,自然状态下,在鼻唇沟处仅有一些细纹,她们如果有求美需求,填充或者激光治疗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中老年求美者,她们的表皮老化相对较严重,鼻唇沟看起来松弛下垂,对于这类求美者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整容手术去除多余的皮肤;二是进行中面部填充(如自体脂肪填充)。
因为皮肤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多数中、老年求美者都属于这种类型或者是混合型。
(二)脂肪垫型
该类型在年轻求美者中十分常见,表现为厚厚的脂肪垫或丰满的颧骨区域,从而使鼻唇沟呈现凹陷状。因为鼻唇沟侧面组织量较大,从而加大了重力作用的影响,加速了鼻唇沟区域皮肤老化,并伴随一些真皮损伤。
该类求美者可对脂肪垫进行吸脂手术或对颧骨进行重塑形,随后仍需决定是否进行面部提升手术。
(三)肌肉型
轮匝肌、部分横向鼻肌、提鼻翼肌、提上唇肌、颧小肌以及口角降肌等的部分肌肉纤维嵌入在鼻唇沟处,其中, 提鼻翼肌、提上唇肌与颧小肌是延深鼻唇沟的主要肌肉。如果这些肌肉过于活跃,便会在鼻唇沟处产生皮肤折痕以及真皮损伤。
对于此类求美者,可使用肉毒毒素注射,降低肌张力;如果是老年求美者,推荐辅助面部提升治疗。肉毒毒素注射剂量应相对保守,如每注射点注射1单位,推荐多点小剂量注射路径。
(四)骨后缩型
Binder综合征(先天中面部后缩)以及二级唇腭裂患者均具有梨状孔周围骨后缩的症状。这类情况引起的鼻唇沟在年轻求美者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鼻唇沟上部有宽大的凹陷;中、老年求美者中,此类鼻唇沟常与其它类型共同存在。
Binder综合征以及二级唇腭裂患者可利用截骨术以及骨移植与填充等治疗方法。有轻微此症状的求美者可选择聚四氟乙烯或其它可移植材料填充至梨状孔周围区域。也可使用透明质酸等填充剂,但使用量较大,花费高,且维持时间短。
(五)混合型
综合其它几种类型的特征及治疗方法,根据求美者的具体情况,做相应治疗分析。
不同类型鼻唇沟的治疗方法不同,正确的评估与分型十分重要。未来研究可能进一步进行亚类分型,并且利用CT与MRI量化鼻唇沟的差异,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这些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