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防燥多补水
秋季为燥邪当令,容易伤肺和耗伤津液。有些人往往会出现皮肤干燥皲裂、口鼻干燥、口渴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等症状。因此,应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滋阴润肺的食物,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如淡茶、果汁饮料、豆浆、酸奶、梨、甘蔗、荸荠、萝卜、小白菜、芹菜、菠菜、蜂蜜、百合、莲子、百合、银耳、木耳、扁豆、枸杞、兔肉、黄鳝、鲫鱼等,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炸鸡腿、炸里脊等食物,如需进补宜选用具有平补作用的食物和中药,如鸭肉、甲鱼、燕窝、西洋参、冬虫夏草等。
2、预防“秋乏”补营养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除容易伤津外,还容易出现气虚的表现,如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这就是所谓的“秋乏”现象。预防“秋乏”,一方面要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以加强营养,并且要养成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的习惯。另一方面心理上克服秋乏,防止稍有困意,就马上闭上双眼打盹,要适当活动,如散步、做操、伸懒腰等来克服困倦。此外,还可选用一些具有抗疲劳中药或食品。
3、“秋冻”要掌握尺度
常言道“春捂秋冻”,“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秋冻”,就是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机体产热能力,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秋冻”要掌握尺度,衣服的添加与否,必须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不宜添得过多,裹得太紧,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准。小孩、老人、体质虚弱的人,不应过分强调“秋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