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为目前全世界广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CDK的主要后果不仅是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需要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而且也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危险性。资料表明全球CKD病人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2000年有约2亿CKD成年病人,其中ESRD病例为435,000;而ESRD病人则从1999年的340,000增加到2010年的估计651,000;自1980年以来ESRD发病率每10年呈双倍上升趋势[1]。亚洲2004年约有349,911ESRD病例。由于CKD病人发病率不断增加,给社会也带来严重经济负担。据统计至2010年美国因CKD所支出医疗费用估计达280亿美元/年,这还不包括由此引发的像心血管并发症、感染等费用约900亿美元/年。然而,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儿童CKD发病率似乎不像成人那样逐年不断上升,而且儿童ESRD发病率也基本稳定在3-15.5/百万儿童,推测可能是由于许多CKD儿童进展缓慢多在进入成年后方进展为ESRD的缘故。
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及时规范化治疗、制订合理而完善的防治策略从而使CKD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管理和治疗并改善预后,同时更好地提高该类病人生活质量极其重要并广为关注。为此,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就如何早期发现CKD患者、分期、评估及治疗等问题颁布了成人和儿童慢性肾脏疾病的K/DOQI(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并很快得到全世界公认。许多国家均根据本国国情制订了相应的CKD处置指南。我国也在积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关CKD相关生存质量管理指南[1-4]。
临床相关问题
一、如何正确理解CKD?
CKD定义:CKD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肾脏损害(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时间≥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脏损害特征包括以下1项或多项:(1) 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2) 影像学检查异常;(3) 肾脏活检异常。
2、GFR <60 ml/min/1.73 m2≥3个月,无论伴或不伴上述肾脏损害。
肾脏损害可通过血、尿或影像学异常,而并非一定通过肾活检;其中持续性蛋白尿为一非常重要的肾脏损害指标。定义中CKD包括GFR正常和GFR<60 ml/min/1.73m2)而无任何其他肾损害证据。前者理由是实际的肾脏损害常发生在GFR下降前,且这些人正处于增加的CKD不良预后危险中;后者理由是肾功能降至该水平以下时至少肾功能丧失原来的50%以上,这也是CKD并发症开始增加的一个水平,CKD分期一般与预期CKD并发症严重程度和性质较为相符[4]。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