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方奇谭》选段
第二章 女缇萦长安救父感至情 淳于意病史成籍传千古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这是《汉书》的作者班固为弱女子缇萦救父的故事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说,仓公被指控有罪,递解至京城,家中无男儿,小女缇萦冒死相救,感动了汉文帝。
仓公为何人?又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被治罪?
仓公,姓淳于,名意,临淄人,曾经做过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太仓长,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仓公。
淳于意年轻时非常喜欢医药方术,听说淄川唐里的公孙光善于传扬古方,就拜他为师,学习“方化阴阳”及“传语”之法,并将所学的内容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请求老师再多传授一些知识给他。
过了一段时间,公孙光告诉他:“该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你了,我再也没有其他特长了。我身体衰微,不会再吝啬这些了。”
淳于意知道,想从公孙光那里再多学些技能已不大可能,于是就在空闲时,与老师一起深入地研究方义,每次讨论,他都能讲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一天,公孙光见到淳于意,高兴地对他说:“意,像你这样专心致志,富于思辩的人,一定会成为大国医的。在我所喜欢的人中,就有临淄的公乘阳庆是我所敬佩的人,他的方技奇特,外人大多不知道。我中年的时候,曾经想向他学习,只是由于当时杨中倩的阻拦,认为我不是这块材料,就没能拜他为师。现在,我要带你一块去拜会他,因为我觉得你倒是非常适合当他的学生。”
也巧,就在这个时候,公乘阳庆的儿子男殷前来献马,因为公孙光需要将马再进献给王府,于是,淳于意就有了与男殷亲近的机会。
公孙光将淳于意介绍给男殷,说:“淳于意喜好方术,希望你们以后好好相处。”后来,他还专门写信给公乘阳庆,向他推荐淳于意。
高后八年(前180年),公乘阳庆接纳了淳于意,那时,淳于意26岁,公乘阳庆已七十有余。由于家境富足,不肯为人治病。淳于意伴侍在公乘阳庆左右,兢兢业业地为公乘阳庆服务,一待就是好多年。
一天,公乘阳庆把淳于意叫到桌旁,对他说:“你以前的那些方书不要看了,所载录的东西都不怎么样,我有古人留传的黄帝、扁鹊的脉书,五色诊病,能知病人生死,解决疑难病症,经脉、药物等的论述都非常地精辟。我家富有,我又很喜欢你,想将我的这些秘藏方书都交给你。”
淳于意听了,十分感动,说:“老师真是太好了,这哪是我敢于奢望的。”向往多年的事情突然成真,他高兴得不停地拜谢公乘阳庆。
打那以后,淳于意如鱼得水,努力学习方书并随时在实践中检验治疗的效果,一年以后就有了一定的疗效。
三年以后,他就经常为人诊病,对疾病生死的预后,已少有差错。此时,淳于意39岁。公乘阳庆私下对他说:“你已学成,可千万不要让我的子孙知道你学会了我的医术。”
淳于意学成后,为人治病,常常是药到病除。出师后,他经常出游,交际诸侯,但又不愿意受那些权贵们的约束,因此,得罪了很多求他看病又得不到医治的人,这其中就包括赵王、胶西王、与济南王。
当时,齐文王患肥胖病,气喘、头痛、视物模糊、懒得行动。淳于意听说后,认为文王形气俱实,应当调节饮食,运动筋骨肌肉,开阔情怀,疏通血脉,以泻有余。可是有一庸医误施灸法,使文王病情加重以至于死亡。于是,这些王公贵族就以“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为由,借机加罪于淳于意。文帝四年(前176年)中,有人上书朝廷控告他,根据刑律罪状,要用专车押解到长安去接受肉刑。汉代的肉刑主要有脸上刺字的黥刑、割去鼻子的劓刑,和斩左右趾刑。
淳于意家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女儿看见他要吃官司,就都哭了起来。
淳于意看到家里都是软弱的女流,不禁叹道:“生的都是女儿,没一个男的,有了急事竟都是些无用的人,罢了!罢了!”
少女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很难过,决定随父西行。
来到长安后,为了救父,缇萦想到了上书文帝,她在文中写道:“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却犯了法,依照法理,犯法就应当受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投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缇萦的上书,几经周折,传到汉文帝手中,文帝深为缇萦救父的情义所感动,就解除了对淳于意的肉刑,给他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不仅如此,文帝还让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商议改革刑法,将原有的黥刑、劓刑和斩左、右趾改成笞刑和死刑。
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汉文帝正式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刑制改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
淳于意回到家里后,皇帝下了诏书问他关于诊病的一些事情,其中问道:“你所治疗的,有些是一样的病,你治疗的方法不一样;同样的病,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却活过来了,是什么原因?”淳于意一一作答,有理有据。
诏书中又问道:“你希望病人都能够挽回生命、恢复健康,可是有的病人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又是什么原因?”
淳于意回答道:“这是因为患者饮食不节,情绪失常,有的不当用药,有的不当针灸,所以,也有病人没有达到预期而死亡的。”
诏书还问道,学过几年医?曾经有哪些疗效?所治疗的病人当中,灵验的有多少人?都叫什么名字?病人是哪县哪乡人?属于什么病?发病时的症状如何?淳于意都能作出具体的回答。
为什么淳于意多年之前看过的病人,还能记忆犹新呢?看看下面两个故事,就会明白。
一天,淄川王发病头痛,召淳于意诊病。
“太仓公,你看我这头痛,伴着身热、烦闷,一直都退不下去。”淄川王说。
淳于意诊后说:“这是热邪逆侵上部、症状严重的蹶病,造成的头疼身热,使人烦闷。”接着,他问道:“最近,在生活起居上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可能导致发病的?”
淄川王想了想,说:“发病前一天,我洗了次头,洗完后我就躺下睡了。”
“头发没干你就睡了?”
“是啊!而且很快就睡着了。”
“正是这个原因使你头痛。此乃湿邪内侵,郁而化热,热阻气机,以至于气逆于上。”
“那怎么办呢?”
“你的病在阳明分野,当从阳明经论治。这与济北王乳母足热而烦闷的热蹶不同,济北王乳母的热蹶是饮酒大醉所得,我是刺她脚心的三个点给治好的。”
“不会也给我刺脚心吧?”
“不会,她的病在下,而你的病在上。不过,在针刺之前,你还是准备些冷水,用冷水敷头,先临时降降温。”
“好!。”淄川王说过,就让仆人端来一盆冷水,冷敷了前额。
敷毕,淳于意为他针刺足阳明,在左右足阳明经脉上,每侧选取了三个穴位,共六处,刺后不久,热就退了。
“太仓公真乃神针,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效果?”淄川王问道。
“针足阳明可泄热于外,导气于下,头痛自愈。”
“仓公辛苦了。来!坐下喝口水。”淄川王吩咐仆人倒茶。
“等一等,请问淄川王,有空白的帛片吗?”
“要它有什么用?”
“我要把给你看病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有利于以后的诊疗。”
“仓公真是有心之人!案台上就有,你自管使用”
淳于意取出一张帛片,记录了诊病治疗的整个过程。
还有一次,齐国有一个名叫循的郎中令突然发起了急病,请淳于意前去诊治。
淳于意在治疗的间隙,将他随身带来的薄竹简放到案上摊开,用笔在上面简单地记下循的个人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他写道:“齐郎中令循。突然昏扑,曾经经过多位医生的诊视,这些医生都认为此病是蹶症,是逆气从下向上厥起,向上逆行而进入腹胸之中,先前他们用针刺的方法为他治疗。经针刺人中等穴位,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记下这些之后,淳于意为循切脉,诊后,对他说:“你得的是涌疝,这个病会影响人的大小便。”
“是啊!我已经三天没有大小便了。”循说。
“你可要小心,你的病是由房劳引起的,所以,你要避免房事,配合治疗。”
“这个你也知道,真不好意思,我一定听从你的吩咐。”
“那好,我给你开上火齐汤,你连服三天。”
“好!”
淳于意给循饮以火齐汤,第一付饮下后,循就解出了小便,第二付饮下后又解下了大便,如此调理,三剂药就痊愈了。
循病愈后,问淳于意;“你怎么这么熟悉我的病情?”
淳于意说:“我之所以能知道你患的病,是因为我切脉时,你的脉象虽急迫,但从脉象看不出五脏患有病症。脉快是中焦、下焦热邪涌动。你的左手脉快是热邪往下流,右手脉快是热邪上涌,都没有五脏病气的反应,所以说是“涌疝”。中焦积热,所以尿是赤红色的。”
在能用针时用其针,不能针时攻其内,与众医诊病有别,这就是淳于意的绝技。至于火齐汤到底为何方剂,有人说是泻心汤,也有人说是黄连解毒汤,但至今也没有定论。
由于淳于意每次诊病,都有详细的诊疗记录,典型的病历,他都能记在心里,因此,对诏书所提的问题,都能如数回答。
淳于意应诏述病例、立诊籍,是有史以来已知记录病案的第一人。他的诊籍中记录了25个典型病历,死亡者达10例之多。这在西汉初期就能这样坦白不讳,其科学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淳于意的刺灸记载,只言其经脉,不讲穴位名称,这与当时还没有统一的经穴名称有关,从马王堆西汉汉墓出土的《帛书-经脉》的文献记载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汉-司马迁:《史记-列传第四十五仓公传 》、汉-班固:《咏史》、《汉书-刑法志第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