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手)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感受器,手的触觉、压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等都很敏感。手部的感觉包括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运动觉、振动觉和位置觉)和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形状觉等)。
支配上肢(手)部的运动和感觉的神经主要是臂丛神经以及其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上肢(手)周围神经损伤后,经修补后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感觉状,由于髓鞘的不成熟、感觉传导减慢或由于神经轴索再生长不全或错误连接以及神经末梢排列错误,阻碍了许多新生的轴突芽长入原来的髓鞘内。因而出现了非正常感觉和某些部位的感觉缺如,也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未能正确识别已改变的由再生轴索或感觉终端器传来的输入信息。
这就需要大脑的重新认识和辨别,对新的刺激模式作出相应反应。由于在修补远端的少数小神经纤维和感受器的功能异常,可出现感觉定位和定性的改变。我们进行感觉训练的目的是使病人功能性的感觉、触觉水平尽可能达到最高程度的恢复。感觉训练常常需要视觉的帮助,运用各种方法,对感受器重复地进行刺激,使病人大脑建立新的信息接受及处理。
具体过程是通过视觉或记忆刺激的感受,注意体会刺激的性质和程度,以及不同刺激的不同感受,经过闭眼―睁眼―闭眼的训练顺序,为病人提供感觉信息,从而进行大脑高级皮质中枢重新整合的作用。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温觉、33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振动觉、辨别觉。神经损伤后早期可进行痛、温等保护觉及振动觉训练,后期可进行移动性及恒定性触觉、形状觉、辨别觉训练,另外还应进行刺激定位觉训练。
现将训练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痛、温、压觉训练
是一种保护觉的训练,可使用针刺、冷热、深压。让病人去体会每一种感觉的特点,进而分别各种感觉刺激,按闭眼―睁眼―闭眼的程序反复强化练习。通过训练要使病人重新建立感觉信息处理系统。
(二)早期刺激辩别觉及定位觉的训练
康复治疗师及训练者(家属)用手指指端掌面(指尖部位)敲打病人手掌面,或用铅笔头、筷子头部(削尖打磨处理)压于手掌上来回移动,病人必须注视压点,用视觉来协助判断点的位置,然后让病人闭眼,健手指示敲击部位,然后睁眼确认,再闭眼练习,这样反复学习,直至病人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刺激部位。
辨别觉的训练
让病人辨别粗细不同的表面,进行记忆,开始应从不同素质的物料至幼滑粗细差别较大小表面开始练习,反复摩擦皮肤来增加分辨能力,逐渐过渡到分辨粗细差别较小的表面,仍可按闭眼―睁眼―闭眼的顺序进行。
感觉再训练的后阶段:可以从形状辨别‚循序渐进的训练病人分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品―由大至小、由厚至薄、由粗糙到软滑。还可以选用日常生活用具如钮扣、钱币、钥匙和锁、插销、水龙头、大小碗筷,以及手功能灵活性训练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