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臭氧,大家一定会想起大气中的臭氧层,也一定会吃惊,臭氧也能治疗疾病?
臭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存在于距地面1万4千米到五万米之间。我们知道空气中百分之二十一为氧气,当大气中的氧气分子受到太阳光的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就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非常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反应就会生成水(H?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如果与氧分子(O?)反应时,就形成了三氧分子(O?),即臭氧。臭氧是由相同的氧元素组成,分子结构不同与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它无色但有刺鼻的臭味,所以获此臭名。在距地面10公里到50公里高度的区域大气中,臭氧有相当的浓度,包绕在地球的外围空间,称为臭氧层。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臭氧会逐渐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臭氧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回升,也就是说随着臭氧下沉其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当受到太阳长波紫外线照射时,臭氧会重新还原为氧分子。自然界臭氧够吸收太阳光中波长306.3μ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太阳的紫外线大概仅有近1%可以到达地面,臭氧层实际上是保持了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臭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在大气污染较轻的森林、山间、海岸周围的紫外线较多,存在比较丰富的臭氧,适量的臭氧常常会使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振奋;但过强的氧化性也使其具有杀伤作用。
人类对臭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840年,德国化学家Schanbein博士在观察水电解与火花放电中总能嗅到一股难闻的臭味,进而证明这种气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臭氧分子,从此也奠定了人工生产臭氧的基础。迄今,医用臭氧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无声放电法、核辐射法、电离法、等离子射流法和紫外线照射法等。
臭氧作为人体保健由来已久,如到海滨、高山和森林中疗养;在1870年人们开始用臭氧净化血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用臭氧进行创伤消毒;之后人们试着用臭氧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到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把臭氧研究和治疗进行了规范化,发现臭氧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2000年广州南方医院率先应用臭氧气体软组织间注射探讨治疗椎间盘脱出,发现臭氧可以氧化蛋白多糖,使其失去固定的电荷密度,髓核内渗透压下降,水分减少;另外臭氧还造成髓核细胞坏死及功能下降,生成蛋白多糖能力降低,从而达到治疗椎间盘脱出的效果。也有学者应用此方法治疗前列腺肥大、表浅良恶性肿瘤和血管瘤等。
臭氧非常容易溶于水,在常温一个标准气压下,其溶解度为氧气的13倍,空气的25倍。国外学者将臭氧体外溶入自体血液再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自己治疗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我国学者也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单用医用臭氧治疗慢性肝炎患者疗程3个月,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学标记物和血生化指标联合应答率为13.3%,部分应答率46.7%,病毒学应答(治疗后血清HBV DNA下降超过2 log10)率31.1%,HBeAg血清学转换率28.6%。医用臭氧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联合治疗组能提高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率和抗病毒疗效。医用臭氧治疗慢性肝病的机制广州南方医院学者认为,医用臭氧能刺激机体白细胞增殖,增强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单核细胞的形成,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医用臭氧通过与机体作用,瞬间增加自由基数量,诱导并激活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提高细胞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清除慢性炎症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减轻器官损伤;医用臭氧还能活化红细胞,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2,3-二磷酸甘油(2,3-DGP)水平,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血液循环,激活细胞代谢,提高机体的组织活性,使组织的供氧情况得到改善,改善微循环。
肝硬化腹水尤其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近年来其耐药致病菌明显增加,治疗困难,成为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臭氧无论抗菌还是抗病毒均不会发生耐药,临床医学研究者认为医用臭氧可以作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新的选择。
国内外学者认为,医用臭氧可能可以成为二十一世纪治疗肝病的一种无污染无明显副作用的绿色新药。1980年,德国医学界组织644位专家对5579238例次臭氧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仅发现其中40例出现过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七,此研究提示臭氧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我国也组织了由广州南方医院、北京302医院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多家三甲医院参加的全国多区域多中心随机臭氧治疗慢性肝病临床试验,探讨单用臭氧或联合干扰素、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肝炎的新方法,尤其为那些不愿接受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治疗的肝病患者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相关文章